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户枢动不朽,源水流不浊。
修身保天和,味道得真乐。
这首诗以“户枢动不朽,源水流不浊”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的行动与自然界的规律相联系,强调了动态与清洁对于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性。接着,“修身保天和,味道得真乐”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提倡通过修养身心来达到与天地和谐的状态,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整体而言,此诗倡导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内在平和与外在和谐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状态的追求。
不详
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北叟塞上马,秦人宫中鹿。
语默知是非,得失见祸福。
嗟彼横江鲸,一朝著钓饵。
何如五总龟,曳尾泥涂里。
荆山郁嵯峨,屹立高摩空。
光辉韫奇璞,瑞气成白虹。
草木借馀润,飞雨青濛濛。
悬知有至宝,追琢烦良工。
连城未易酬,美价璠玙同。
行将献天子,持入光明宫。
道人来蜃江,移席秋夜深。
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
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
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
谢公去已远,遗迹谁能寻。
讵那宴坐处,千古开禅林。
莲宫耸突兀,布地皆黄金。
何时一洗耳,试听颖师琴。
平生屐几两,亦有山水淫。
悬知群鸟中,有此孤凤音。
行当谢世事,与子同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