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一源上人

道人来蜃江,移席秋夜深。

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

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

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

谢公去已远,遗迹谁能寻。

讵那宴坐处,千古开禅林。

莲宫耸突兀,布地皆黄金。

何时一洗耳,试听颖师琴。

平生屐几两,亦有山水淫。

悬知群鸟中,有此孤凤音。

行当谢世事,与子同浮沉。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道人与诗人共度的夜晚,以及他们所见的自然美景。首联“道人来蜃江,移席秋夜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道人与诗人于秋夜深处共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意境。接着,“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一句,通过描绘高悬的明月洒下清辉,映照在波心,展现出月光与水波和谐交融的美丽景象。

颔联“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读者带入雁荡山的壮丽景色之中。道人来到雁荡山,挂起锡杖在青松丛中,瀑布在晴日下如雪般落下,傍晚时分,烟雾弥漫,夕阳余晖染上一层阴霾,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

颈联“谢公去已远,遗迹谁能寻。讵那宴坐处,千古开禅林”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谢灵运的怀念,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谢灵运曾游历雁荡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足迹,如今他已远去,后人难以寻觅其踪迹。然而,他的精神和作品却如同禅林一般,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

尾联“莲宫耸突兀,布地皆黄金。何时一洗耳,试听颖师琴”则转向对寺庙的描写,想象着莲花宫的庄严与富丽堂皇,以及聆听颖师弹奏古琴的美妙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也寄托了诗人对心灵净化、追求精神高雅生活的向往。

最后,“平生屐几两,亦有山水淫。悬知群鸟中,有此孤凤音。行当谢世事,与子同浮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他回顾自己一生,虽有对山水的热爱,但更渴望像孤凤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与朋友一同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79)

朱希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籍贯:温州乐清

相关古诗词

和简叔向陈先生仲谦倪公

我家雁荡南,啸傲云松下。

平生伯牙弦,不恨知音寡。

晚交倪与陈,荏苒几寒夏。

骐驎日千里,鼓车岂合驾。

缅思昌黎公,低头拜东野。

文润三峡流,毫端恣挥洒。

奋飞既胡越,有怀不可写。

新诗来启予,沧江珠盈把。

于时月露清,竹叶滟金斝。

遗音锵钧韶,古意薄风雅。

遥瞻德星聚,烱烱光照夜。

汉廷方渴贤,平步登金马。

譬如磥砢材,匠石岂云舍。

宁为汲黯戆,无效齐王假。

披肝见精诚,结舌类喑哑。

古来英雄人,起自耕隐者。

形式: 古风

次本之侯先生

忆昔抱长剑,去作东南游。

缑山高刺天,翠绕藏书楼。

修竹净三径,往来惟羊裘。

苍龙未变化,紫凤曾栖不。

上揽明月辉,下盼沧江流。

酒酣发长啸,万籁生清秋。

别来难再晤,奈此人事稠。

每怀招隐处,桂老山更幽。

隐士不可招,援桂聊淹留。

赋诗且自乐,斗禄乌足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除夕

麒麟在灵圃,瑞世为祯祥。

五蹄而一角,形类非犬羊。

西狩不得时,折足遭锄商。

宣尼空悲叹,涕泪沾襟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叹世

乾坤一开辟,日月常往来。

朱颜不再好,白发专相催。

旷视藐万古,荣名安在哉。

遁世有馀乐,何必求蓬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