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将军岩

昔年栖险人何在,彷佛楼台杳霭间。

事去长空飞鸟没,时清宴坐一僧閒。

霜秋石壁黄金树,月夜云涛碧玉湾。

杖策时来访奇绝,渔樵幽兴自相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当年栖身险境的人如今在哪里呢,仿佛楼阁隐藏在迷茫的云雾中。
过去的往事如飞鸟消失在广阔的天空,此时此刻,只有和尚静静地坐着。
秋天的石壁上铺满了金色的树叶,夜晚的月光下,海浪像碧玉般的海湾泛起波澜。
我常常拄着拐杖来此探寻奇妙绝美的景色,渔夫和樵夫的隐逸之情也与此地息息相关。

注释

昔年:过去。
栖险:居住在危险的地方。
人何在:人们现在在哪里。
彷佛:仿佛。
杳霭:迷茫的云雾。
事去:过去的往事。
长空:广阔的天空。
飞鸟没:飞鸟消失。
宴坐:静静地坐着。
僧閒:和尚悠闲。
霜秋:秋天的霜天。
石壁:石壁。
黄金树:金黄的树叶。
月夜:夜晚的月光。
云涛:海浪。
杖策:拄着拐杖。
来访:来访。
奇绝:奇妙绝美。
渔樵:渔夫和樵夫。
幽兴:隐逸的情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昔年栖险人何在,彷佛楼台杳霭间”两句,通过对过去隐居之人的追问,以及对楼台云雾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氛围。紧接着,“事去长空飞鸟没,时清宴坐一僧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境,表明一切世事都已随风而逝,而诗人却能在清净的环境中,与一位僧人共享宁静。

“霜秋石壁黄金树,月夜云涛碧玉湾”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审美情趣。霜秋之时,石壁与黄金树相映成趣,而在月夜中,云涛与碧玉湾交织出一幅迷人的图景。

最后,“杖策时来访奇绝,渔樵幽兴自相关”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探寻与个人情感的交流。在这里,诗人手持拐杖或策马,时常前往那些奇绝的地方探访,而对于那些隐秘幽静的兴趣,也只有自己才能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致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寻找心灵寄托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题慎仪馀清阁

并溪取次得奇观,更舞新甍翠木端。

政喜閒身时可到,忽惊醉眼晚来宽。

故添山色浮岚润,不逐湍流独月寒。

散帙南窗更清绝,兴来直欲跨飞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

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

缥缈云扶千叠秀,空濛翠滴两州寒。

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

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王周士

逐客初从瘴海归,平生未识想英奇。

致身不负管城子,报国聊将雕面儿。

舌在壮怀犹未已,途穷俗眼少相知。

虎头合是封侯相,笑挽天河会有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詹朝倚

之子词锋孰敢争,它时云路定飞腾。

客怀未免悲弹铗,文社遥知喜得朋。

旧隐生涯三径菊,夜窗弦诵十年灯。

长篇寄我情何厚,欲和阳春愧未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