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清溪徐道士(其二)

豫章湖上列仙居,曾借山人夜读书。

碧乳分茶烹雪水,青精煮饭荐冰蔬。

携尊屡醉云卿圃,著屐同过孺子庐。

梦断人间如转烛,悲歌千里送灵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元代乃贤的《挽清溪徐道士(其二)》描绘了对一位道长在豫章湖畔仙居生活的怀念。首句“豫章湖上列仙居”展现了徐道士居住环境的超凡脱俗,仿佛神仙般的生活。次句“曾借山人夜读书”回忆了他深夜苦读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

“碧乳分茶烹雪水,青精煮饭荐冰蔬”两句细致描绘了道士的饮食生活,水质纯净,食物清淡,反映出他的清修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人与他一同品茗、共餐,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携尊屡醉云卿圃,著屐同过孺子庐”写诗人与道士在田园间畅饮、游历,享受着简朴而快乐的时光,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最后,“梦断人间如转烛,悲歌千里送灵车”以生动的比喻,感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表达了对徐道士去世的哀悼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哲理,是对故友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252)

乃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葛逻禄氏。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 字:易之
  • 籍贯:南阳

相关古诗词

挽清溪徐道士(其三)

二月官河春水生,仙翁冠剑出南城。

尚书篆画星辰动,太史文章玉雪清。

江上东风吹画翣,船头微雨湿丹旌。

当时琳馆同游者,应在滕王阁上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赋汉关将军印

昔游玉泉寺,系马松树林。

独坐大石上,浩歌梁父吟。

老衲林下来,示我三古印。

连环络螭钮,篆画蚀苍晕。

将军勇无敌,劲气横九州。

志在复汉鼎,岂事身封侯。

昭烈势孤危,恃侯作坚垒。

威振曹家儿,胆落中夜起。

浮云几变灭,瑑刻良可摹。

令人千载下,拂拭空嗟吁。

形式: 古风

题中丞张文忠公希孟谏罢灯山奏稿后

才闻御史戮中台,又见灯山奏疏来。

自信茅焦无死罪,独知苏轼是英材。

九门争看捐躯谏,百辟惊传拜赐回。

千古救荒遗爱在,祠门犹向曲江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新乡媪

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

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

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辗谷输公田。

县里公人要供给,布衫剥去遭笞鞭。

两儿不归又三月,祇愁冻饿衣裳裂。

大儿运木起官府,小儿担土填河决。

茅櫩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

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

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

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图偿却门前债。

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

恨身不作三韩女,车载金珠争夺取。

银铛烧酒玉杯饮,丝竹高堂夜歌舞。

黄金络臂珠满头,翠云绣出鸳鸯裯。

醉呼阉奴解罗幔,床前爇火添香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