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于晨兴看山为宜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形式: 古风

鉴赏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诗人以独饮胜过于俗人之言,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淡定。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这里强调的是诗人独自品味生命中的美好,不需要他人的陪伴和赞誉。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园中杂草丛生,早晚都需辛勤除去,这是对现实生活中繁重劳作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内心对于纯净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面对自然界的变幻,诗人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情怀。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这里透露出乡间酒的稀缺与粗糙,但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接受和享受。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醉酒之际的话语往往会让人失去分寸,引起他人的非议,这里警示着适度饮酒,以免言行不端。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诗人提倡的是一种简单而平和的生活理念,即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享受清净安宁的时光。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长时间的睡眠虽然可能使人失去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但即便是在梦中,诗人的精神世界依旧是那么的宽广和深邃。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只有那些简约而真挚之言,以及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阅读这些高尚的文辞之前,诗人的心境就像是在梦境中一样迷离和恍惚。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在完成了这番阅读之后,似乎也只是为了满足外界对知识的追求,而非内心真正的需求,这种行为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诗人表达了一种厌倦世间喧嚣,以宁静来克服烦恼的心境,这与枯木坐在虚空中参禅的情景相似,都是一种超脱尘世的修行。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诗人并不在意那些琐碎的小事,就像失去了羊而不知它所在一样,对于这些无关紧要之物持一种淡漠的态度。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观,池塘边上的亭子是观赏远处山色的绝佳去处。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黄昏时分,山色格外美好;清晨起身,夜间的疲惫气息也随之消散。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诗人悠然地坐在亭中,享受着阳光穿透树叶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即便到了午后,清凉的阴影依旧没有移动。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诗人面对西山时感到疲惫不堪,但当视线转向南山,却又充满了欢欣之情,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多重感受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即便是晚上的山色再美,也无法阻挡白昼的到来;而在热烈的阳光下,谁又能忍耐不去追寻那遥远的安宁之所呢?

诗中透露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追求心灵自由与平静的心境。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以乌纱巾饷客

落托乌纱垫角巾,已将清泚涤京尘。

请君便漉渊明酒,醉后从他雪满簪。

形式: 七言绝句

以竹床赠杨信伯古诗代简

此君丘壑姿,不受世炎凉。

那知犹有用,未免斤斧伤。

矫揉加尺度,指绕百鍊刚。

直节甘枕藉,凛气荐冰霜。

纨扇有用舍,杞杯真贼戕。

所用已卑贱,幸升君子堂。

用之苟非人,圭璧污闺房。

君家鸿鹄群,风雨今对床。

故令厕其间,贵贱可两忘。

他时飞雪或不常,烦君拂拭悬虹梁。

除非高士延孺子,无令年少辱真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代陈无己述怀

胡马嘶北风,越鸟依南枝。

人生有气类,千里倾风期。

君看漆室女,中宵倚楹悲。

从君不惮远,秋露湿人衣。

南山白石烂,漫漫何时旦。

独立占少微,搔手空三叹。

形式: 古风

休日饮直之运属家

天与吾人臭味同,一官落魄郡城东。

偶逢休暇追凫鹜,閒拂尘埃勘鼎钟。

适意不知华衮贵,醉馀聊看舞裙红。

只愁寒漏催群动,又踏朝靴逐晓风。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