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滕大夫三首.雪浪石二首(其二)

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

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

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刚才请求去越州游玩,想要探寻那千沟万壑的美景。
暂且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欣赏山峦的雄姿,仿佛看到水神天吴在波涛中显现。
尽管走在平坦的路上,挖掘湖泊可以欣赏,但大地的美景如何能全部收纳其中呢?
如今洛阳的山水美景由谁主宰?别学那愚痴之人李与牛,错失了欣赏自然的机会。

注释

顷:刚才,不久之前。
万壑:形容山峦众多,山谷连绵。
造物:大自然,造化。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履道:行走的道路,比喻人生道路。
玉川:可能指玉带川,也可能代指清澈的流水。
痴人:形容行为或想法过于固执的人。
李与牛:具体人物未详,可能暗指不识时务的人。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之美,同时也蕴含诗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表明诗人渴望前往越州,希望在那片广阔的自然景观中找到心灵的交流和共鸣。"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则是通过对大自然造物主手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力的敬畏与赞美。

"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这里的“履道凿池”暗示着人在大自然中活动的痕迹,而“玉川卷地若为收”则是对那种既不破坏自然,又能使自然之美得到展示的一种艺术态度的赞赏。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这两句,通过提问洛阳泉石的主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而“莫学痴人李与牛”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效仿那些只知沉迷于世俗之乐而不求上进的人。

整首诗通过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深切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未来未知的探索。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滕大夫三首(其三)沉香石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

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

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

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石芝,并引

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

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

旌阳、远游同一许,长史、玉斧皆门户。

我家韦布三百年,祇有阴功不知数。

跪陈八簋加六瑚,化人视之真块苏。

肉芝烹熟石芝老,笑唾熊掌嚬雕胡。

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古来大药不可求,真契当如磁石铁。

形式: 古风

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

俯啄少许便有馀,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

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形式: 古风

刘丑厮诗

刘生望都民,病羸寄空窑。

有子曰丑厮,十二行操瓢。

墦间得馀粒,雪中拾堕樵。

饥饱共生死,水火同焚漂。

病翁恃一褐,度此积雪宵。

哀哉二暴客,掣去如饥鸮。

翁既死于寒,客亦易此龆。

崎岖走亭长,不惮雪径遥。

我仇祝与苑,物色同遮邀。

行路为出涕,二客竟就枭。

譊譊诉我庭,慷慨惊吾僚。

曰:此可名寄,追配郴之荛。

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

官赐二万钱,无家可归娇。

为媾他日妇,婉然初垂髫。

洗沐作小吏,裹头束其腰。

笔砚耕学苑,弓矛战天骄。

壮大随尔好,忠孝福可徼。

相国有折胁,封侯或吹箫。

人事岂易料,勿轻此僬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