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雁湖十首(其八)

绕城流水碧潺潺,好是芳菲一月间。

诗阵不收疑破竹,谈围未解递连环。

健如俊鹘秋翻野,壮似惊龙夜擘山。

传后化今当有待,百年距几可今閒。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环绕城市的流水清澈潺潺,最美的景色莫过于这春光烂漫的一月。
诗才横溢如破竹之势难以收束,讨论的话题一个接一个,如同连环套般不断深入。
他们健硕如秋天矫健的猎鹰在原野上翻飞,强壮得像夜晚惊醒的巨龙劈开山峰。
他们的才华和精神将流传后世,影响现在,等待着未来的发扬光大,百年间的差距似乎也不再遥远。

注释

绕城:环绕城市。
流水:清澈的水流。
破竹:形容诗才横溢,流畅无阻。
连环:连续不断,一个接一个。
健如俊鹘:形容人非常健硕,像猎鹰一样矫健。
惊龙:形容人的力量强大,像惊醒的龙。
百年距:百年间的差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绕城流水碧潺潺,好是芳菲一月间",开篇便以清澈的溪流和鲜花盛开的美景,勾勒出一个温暖而又生动的季节特征。诗人通过对春天自然界生机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紧接着的"诗阵不收疑破竹,谈围未解递连环",则表现了一种文学艺术上的自信和技艺高超。这里的“诗阵”指的是诗人的文学才华,而“疑破竹”则是比喻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如同竹子般坚韧而有力量。同时,“谈围未解递连环”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话题或情感的深入探讨,意味着一种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艺术表现。

第三句"健如俊鹘秋翻野,壮似惊龙夜擘山",通过两种强烈的自然形象来比喻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力。"健如俊鹘秋翻野"中,“俊鹘”指的是雄鹰,形容诗人在文学上的勇敢与矫健;而“壮似惊龙夜擘山”则以惊天动地的力量比喻诗人的作品能像龙一样撕裂沉闷,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创作激情。

最后两句"传后化今当有待,百年距几可今閒",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与时代变迁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要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养分,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持有一份期待。

整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23)

李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写作李璧,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 字:季章
  • 号:石林
  • 籍贯: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 生卒年:一说1159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雁湖十首(其七)

作诗真是学文馀,馀力犹将鲍谢俱。

流俗是非何足算,古人出处要良图。

闲来籍草须寻侣,自起浇花不倩奴。

著却纶巾披鹤氅,中郎元住曲阿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六)

流光匆匆泪潺潺,又报清明瞬息间。

暖日陂塘空荇带,薰风时节近瓜环。

谋非为食宁忘世,懒不从人但爱山。

想见长安五陵道,少年袍马逐宽閒。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五)

总角趋庭得绪馀,诗书元自与生俱。

词林教诵鹪鹩赋,画苑嗔传蛱蝶图。

千古凌烟思郑国,一时偃月怨哥奴。

情和颜蹠均为寄,忍絜新樽上镜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再和雁湖十首(其四)

梦回檐溜响潺潺,断送群芳一夕间。

静见蜂须拈笔架,细看蛛网度窗环。

数行古篆留科斗,一穗沉烟起博山。

终岁掩关非避俗,自缘多病爱清閒。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