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翠绿的楼阁从树梢显现,诗人的慧眼巧妙布局。
仿佛天公一夜之间,雕刻出四面峻峭的玉山。
昔日的山峰何处寻?只因先生的到来,万马奔腾簇拥而来。
白鸟飞翔无尽期,却带着夕阳归巢。请先生举杯畅饮,左手持蟹,右手握杯。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古今多少亭台楼阁已成遗迹。
你看那庄子这样的智者,面对山林田野,悲喜之情仍未忘怀。
我虽年迈,仍能吟诗作赋,愿与风月相伴共度时光。

注释

木末:树梢。
诗眼:诗歌中的关键点,比喻构思或表达的精妙之处。
削出:形容山势陡峭如刀削。
畴昔:往昔,从前。
挽:牵引,此处指吸引。
蟹:海鲜,此处可能寓意丰盛的宴席。
达者:通达的人,智慧之人。
风月:自然景色,也指美好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水调歌头·其一》。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玉峰楼的景象,"木末翠楼出"形象地写出楼阁高耸入云,犹如翠绿的宝石矗立在树梢之上。"诗眼巧安排"则赞美了提举张晋英的才情,使得这座楼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诗意的栖息地。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山峰陡峭如玉,仿佛是天公一夜之间精心雕刻而成。诗人接着感慨,这座山昔日的存在可能也是为了迎接张晋英的到来,引来万马奔腾般的气势。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壮丽,白鸟翱翔,夕阳西下,构成一幅动态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接下来,诗人劝酒言欢,借酒表达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唯有风月长存。

最后,诗人以庄子的典故,提醒张晋英即使身为达者,也应保持对生活哀乐的深深关怀。而自己虽年事已高,仍愿在风月陪伴下,与友共赋诗篇,体现了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展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词风。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一)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

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屦,合作雪堂猜。

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

多病关心药裹,小摘亲锄菜甲,老子正须哀。

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水调歌头(其四)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

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

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

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

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九)寿韩南涧七十

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

不应此日,刚把七十寿君侯。

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风在下,与造物同游。

君欲计岁月,当试问庄周。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

从今杖屦南涧,白日为君留。

闻道钧天帝所,频上玉卮春酒,冠佩拥龙楼。

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五)

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

平生丘壑,岁晚也作稻粱谋。

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䆉稏不胜秋。

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

君家风月几许,白鸟去悠悠。

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

更欲劝君酒,百尺卧高楼。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