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荅诗十首(其二)和阳城驿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

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

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

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

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

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商山阳城驿站,是谁在其中感叹?
说是元监察御史,被贬去江陵的时刻。
忽然看见这驿站的名字,长久地想要落泪。
为何阳道州与他同名同姓在这里?
怜悯你一片忠贞之心,无论荣辱都坚定不移。
痛恨邪恶如同巷伯,喜好贤能如同缁衣。
沉吟不决,想要改掉这驿站的名字。
改为避贤驿,大书于门楣之上。
荆人敬爱羊祜,户曹将其名字改为辞。
连一个字都不忍提及,何况直呼他的姓名。
于是题写八百字,言语直接,文笔奇特。
诗完成后寄给我,铿锵有力,如同金丝交织。
首先叙述阳公的品行,友爱兄弟无人能比。
与亲人同床共寝,至死也不分离。
接着讲述阳公的事迹,初在夏邑停留。
乡人受其教化,老少皆孝顺仁慈。
再述阳公的道德,整天面对酒杯。
兄弟相视而笑,醉后脸色红润愉快。
又讲阳公的气节,直言在谏议司任职。
决心清除国家蛀虫,冒死触犯天威。
最后说到阳公的命运,被贬到遥远的道州。
炎热瘴疠之地,身体无法生还。
所有这些都是真实的记录,事事无遗漏。
凡是行善之人,听后都会深感悲痛。
道州之事已成过去,往事不可追回。
哪个时代没有这样的人,未来也值得期待。
愿以君子的文章,告知那些大乐师。
附在雅歌的末尾,演奏于白玉台阶。
天子听到这首诗,教化应依法施行。
直言劝谏如流水,奸臣厌恶如瑕疵。
宰相听到这首诗,执政公正坚定。
进荐贤能不知疲倦,去除邪恶不再犹豫。
宪臣听到这首诗,不敢有违背之心。
谏官听到这首诗,不忍放任虚伪随从。
然后告诉史官,遵循历史的先例。
如果为阳公作传,要让后世知晓。
不必叙述他的家世,无需华丽的文辞。
只需在国史上,完整录入元稹的诗篇。

注释

商山:位于陕西省,古代著名山脉。
阳城驿:驿站名,位于商山附近。
元监察:指元稹,唐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
江陵:古地名,今湖北荆州。
阳道州:唐代官员,与元稹同名同姓。
巷伯:《诗经》中的人物,象征正直无私。
缁衣:黑色的衣服,代指儒家学者。
荆人:楚国或荆州的人。
羊祜:晋朝名臣,深受百姓爱戴。
户曹:古代官职,掌管户籍。
宪臣:负责监督法律执行的官员。
诡随:违背正道,随波逐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贤良官吏的怀念和赞扬。诗中通过描述商山阳城驿的场景,触发了诗人对于元监察江陵谪去时的情感回忆。阳道州与元姓相同,使诗人感到既悲伤又敬佩。

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贤良官吏深切的赞美之情,以及他们清廉和勇于直谏的品格。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像阳公一样坚守正义,即使面对权贵也不移其心。

最后,诗人希望将这份赞美之情记录在国史上,让后世知道阳公的卓越功绩,不需要过多的文字修饰,只需全录元稹(即白居易自指)的这首诗就足够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倡导的“为人谋福,言事直书”的文学主张。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荅诗十首(其七)和松树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荅诗十首(其一)和思归乐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

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

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

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

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

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

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

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峡猿亦何意,陇水复何情。

为入愁人耳,皆为肠断声。

请看元侍御,亦宿此邮亭。

因听思归鸟,神气独安宁。

问君何以然,道胜心自平。

虽为南迁客,如在长安城。

云得此道来,何虑复何营。

穷达有前定,忧喜无交争。

所以事君日,持宪立大庭。

虽有回天力,挠之终不倾。

况始三十馀,年少有直名。

心中志气大,眼前爵禄轻。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

退不苟免难,进不曲求荣。

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获戾自东洛,贬官向南荆。

再拜辞阙下,长揖别公卿。

荆州又非远,驿路半月程。

汉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饧。

谁谓谴谪去,未妨游赏行。

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

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

尚达死生观,宁为宠辱惊。

中怀苟有主,外物安能萦。

任意思归乐,声声啼到明。

形式: 古风

和荅诗十首(其六)和雉媒

吟君雉媒什,一哂复一叹。

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

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

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至今不平气,塞绝泜水源。

赵襄骨肉亲,亦以利相残。

至今不善名,高于磨笄山。

况此笼中雉,志在饮啄间。

稻粱暂入口,性已随人迁。

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

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

劝君今日后,养鸟养青鸾。

青鸾一失侣,至死守孤单。

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

主人宾客去,独住在门阑。

形式: 古风

和荅诗十首(其三)荅桐花

山木多蓊郁,兹桐独亭亭。

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

是时三月天,春暖山雨晴。

夜色向月浅,闇香随风轻。

行者多商贾,居者悉黎氓。

无人解赏爱,有客独屏营。

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

生怜不得所,死欲扬其声。

截为天子琴,刻作古人形。

云待我成器,荐之于穆清。

诚是君子心,恐非草木情。

胡为爱其华,而反伤其生。

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

雄鸡自断尾,不愿为牺牲。

况此好颜色,花紫叶青青。

宜遂天地性,忍加刀斧刑。

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

当君正殿栽,花叶生光晶。

上对月中桂,下覆阶前蓂。

汎拂香炉烟,隐映斧藻屏。

为君布绿阴,当暑荫轩楹。

沈沈绿满地,桃李不敢争。

为君发清韵,风来如叩琼。

泠泠声满耳,郑卫不足听。

受君封植力,不独吐芬馨。

助君行春令,开花应晴明。

受君雨露恩,不独含芳荣。

戒君无戏言,剪叶封弟兄。

受君岁月功,不独资生成。

为君长高枝,凤皇上头鸣。

一鸣君万岁,寿如山不倾。

再鸣万人泰,泰阶为之平。

如何有此用,幽滞在岩坰。

岁月不尔驻,孤芳坐凋零。

请向桐枝上,为余题姓名。

待余有势力,移尔献丹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