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越城舟行乙夜纡道以避过兵

扰扰红巾起草间,旧游何地不凋残。

归囊薄有桃花米,行路如经竹节滩。

战马东来横杀气,扁舟北去解忧端。

曲肱便结须臾梦,柳暗黟川把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纷乱的人群中,我在草丛中寻找旧日的足迹,那些曾经的地方都已凋零破败。
行囊中只有少许桃花米,走在路上仿佛经过满是竹节的滩涂,艰难前行。
战马自东方而来,带来浓厚的杀伐之气,我乘小舟向北,希望能借此消除忧虑。
靠着弯曲的手臂,片刻间就能进入梦境,我在柳树成荫的黟川边垂钓,享受片刻宁静。

注释

扰扰:纷乱。
红巾:红色头巾,代指人群。
旧游:过去的游历之地。
凋残:凋敝、破败。
归囊:回家的行囊。
桃花米:比喻极少的财物。
竹节滩:形容道路崎岖像竹节一样。
战马东来:战争的气息从东方传来。
横杀气:弥漫的杀伐之气。
扁舟北去:乘船北上。
解忧端:排解忧愁的方法。
曲肱:弯曲手臂。
须臾梦:短暂的梦境。
黟川:地名,可能指有柳树的河流。
把钓竿:持竿钓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逃离战乱、寻求和平的意境。开篇“扰扰红巾起草间,旧游何地不凋残”两句,通过红色头巾在野草中的摇曳,表达了对往昔游历之地依然留恋,不愿彻底放弃的复杂情感。这里“扰扰”一词传递出一种轻柔而又不失哀愁的情绪。

接着,“归囊薄有桃花米,行路如经竹节滩”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归途中的备觉与自然景观的交融。携带的粮食中夹杂着桃花米,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体验,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而行路如同竹节滩,既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曲折,也表达了一种自然与行走者情感的交融。

“战马东来横杀气,扁舟北去解忧端”两句,则直接揭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战争和动荡。战马带来的杀伐之气,与诗人的逃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求生的迫切与无奈。而“扁舟北去解忧端”则是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曲肱便结须臾梦,柳暗黟川把钓竿”两句,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结束了这首诗。诗人在曲折的肘部放下手臂,似乎进入了一种短暂而美好的梦境。而在柳树掩映的小河中垂钓,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回归,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超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战乱时期内心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4)

孙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兵后绩溪道中

古道缘流水,寒郊带断烟。

稀疏鸦种麦,羞涩女耕田。

人事休兵后,秋怀落木前。

小苏遗翰墨,今古一山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别乡人席间作

昔向率山别,离愁尚故乡。

今来嵊亭聚,纵乐是殊方。

新草偷江绿,垂阳配酒黄。

子仍先我去,留滞奈耕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陈监丞用韵见赠亦和以谢

肃肃东方老,依人可计年。

名言倾盖后,古意结绳前。

君户仍多辙,予琴故一弦。

不应昌歜味,置在众肴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元京兄赋蘋花

一春观物眼,红紫厌缤纷。

此水浮明玉,何人剪白云。

惠风游汉女,吉日礼湘君。

地僻应无是,留花混藻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