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寄朗之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乾酿酒,誇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回想做官的日子,最难忘是做刺史的时候。
那时接待宾客充满欢乐,妻儿也能过上温饱生活。
自从到了东都洛阳,更加感到安逸适宜。
担任分司比做刺史更轻松,退休生活又胜过任职。
何况在园林之中,遇到朗之这样的知己。
虽未曾谋面但仰慕已久,成为朋友便是新的喜悦。
雪花飘落时你先来探望,没有花开我们也不失约。
一起品干酿的美酒,夸赞对方的诗才。
邻里间频繁往来,都门外多次告别。
分别时两次回头,收到信件总能让我展颜。
槐树叶落满庭院,竹阁池中已结冰。
无人问候门庭冷清,不再追随那鹤氅羽衣。
身体和心灵都染病痛,容貌体力一同衰退。
老来记忆力衰退,唯有对你的思念不曾忘记。

注释

历想:回忆。
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郡政务。
欢娱:快乐。
致仕:退休。
朗之:人名,此处指诗人的朋友。
斗醲:形容酒香浓烈。
鹤氅:古代的披风,常用来指代隐士或高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为官生涯的一种怀旧情绪,表达了退隐后的安逸与满足。开篇即以"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展现了诗人对于曾经担任刺史职位的美好记忆,那时候的欢乐和宾客往来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快慰。"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则说明了诗人在迁居东都后的生活更加舒适自在。

接着,诗人提到了分司和刺史两种官职,并表示退隐的生活更胜过这些官职。园林之下,诗人的心情异常朗畅,这份平静的生活让他感到非常愉悦。他与旧识交流,共享快乐,也结交了新朋友。在雪花纷飞时,他总是首先去拜访朋友;当鲜花盛开时,他也不会错过赋诗作期的机会。"斗醲乾酿酒,誇妙细吟诗"则描写了诗人在家中品酒作诗的闲适生活。

诗中还通过"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等句子,表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与外界的联系。"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诗人坦言自己的身体与心灵都有些虚弱,但他依然努力保持着生活的节奏。尽管年老多健忘,但唯独不忘记对亲朋好友的情思。这份情感是如此深厚,以至于即便是在记忆力衰退中,也始终铭记在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宿张云举院

不食胡麻饭,杯中自得仙。

隔房招好客,可室致芳筵。

美酝香醪嫩,时新异果鲜。

夜深唯畏晓,坐稳不思眠。

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

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宿杜曲花下

觅得花千树,携来酒一壶。

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

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

斑竹盛茶匮,红泥罨饭炉。

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

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

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

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

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

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

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