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魏礼段干木,秦王乃止戈。
小国有其人,大国奈之何。
贤哲信为美,兵甲岂云多。
君子战必胜,斯言闻孟轲。
此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开篇即以“魏礼段干木,秦王乃止戈”两句,借古人之事,表达对战争的反思与和平的向往。在这里,“魏礼段干木”指的是古代魏国为了阻挡敌人的攻势,将大树砍倒堆积在边界以防御外敌,而“秦王乃止戈”则是说到了秦王的时候,已经停止了这种战争状态。诗人通过这一历史对比,表明小国之所以有其可敬的人,是因为他们懂得和平的珍贵;而大国却往往沉迷于武力,无法自拔。
接着“贤哲信为美,兵甲岂云多”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和平理念。他认为,真正的英明与智慧在于对和平的追求,而不是军事装备的多少。这里,“贤哲”指的是那些有远见和智慧的人,“信为美”则强调了诚信和善良的重要性;“兵甲岂云多”则是说,谈论武器装备是否繁多,本身就是一种可悲之事。
最后两句“君子战必胜,斯言闻孟轲”,诗人借用孔子的弟子孟轲的话来强调真正的君子不以战争为荣,而是通过智慧和德行取得胜利。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颂扬,也是对武力至上的否定。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历史洞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的深刻思考。
不详
幼受知于方干。好孟、荀、扬雄之书,尤慕韩愈文。昭宗乾宁四年登进士第。任校书郎、河南府文学,累迁左拾遗。朱温篡唐后,著《春秋无贤人论》以寄愤,归隐于奉化。著书纪年悉用甲子,以示不臣后梁。著有《孙氏小集》、《孙子文纂》、《文格》等,均佚
牛斗文星落,知是先生死。
湖上闻哭声,门前见弹指。
官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
死著弊衣裳,生谁顾朱紫。
我心痛其语,泪落不能已。
犹喜韦补阙,扬名荐天子。
仕宦类商贾,终日常东西。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
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中秋中夜月,世说慑妖精。
顾兔云初蔽,长蛇谁与勍。
未追良友玩,安用玉轮盈。
此意人谁喻,裁时穿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