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草际浮

草色春沙里,风光晓正幽。

轻明摇不散,郁昱丽仍浮。

吹缓苗难转,晖闲叶本柔。

碧凝烟彩入,红是日华流。

耐可披襟对,谁应满掬收。

恭闻掇芳客,为此尚淹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春日沙地上的草色鲜绿,清晨的风景格外清幽。
微光轻盈摇曳不曾散去,浓郁的色彩亮丽依旧漂浮。
和风轻拂幼苗难以转向,晨光悠闲树叶本性柔顺。
碧绿凝聚着烟雾的色彩融入其中,红色如同日光流动般绚烂。
如此美景怎能不敞怀相对,又有谁应满满地捧起收藏。
听说那位采摘花卉的雅士,也因此景致而长久停留。

注释

草色:指草地的颜色,此处特指春天的绿色。
春沙:春季的沙地,可能指沙地上的春色。
风光:风景,自然景色。
晓正幽:清晨时分,景色非常幽静美丽。
轻明:光线柔和而明亮。
摇不散:形容光影即使在摇动中也不消散。
郁昱:浓郁而光明,形容色彩鲜明。
丽仍浮:美丽的色彩仿佛漂浮在空中。
吹缓:和风轻吹。
苗难转:幼苗在微风中难以大幅度摆动。
晖闲:阳光悠闲地照耀。
叶本柔:树叶本身质地柔软。
碧凝:碧绿凝聚的样子。
烟彩:烟雾与色彩的融合。
入:融入,渗透。
红是日华流:红色如同太阳光芒流动一样。
耐可:怎能够,岂能。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心情舒畅。
对:面对,享受。
满掬收:满把地捧起来收藏,形容喜爱之情。
恭闻:敬闻,表示恭敬地听说。
掇芳客:采摘花卉的人,比喻为欣赏美景的雅士。
为此尚淹留:因此景而逗留许久,不愿意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风光与草木生长的美丽画面。开篇“草色春沙里,风光晓正幽”两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景象,草色在细腻的春风中显得更加鲜明,而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木,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轻明摇不散,郁昱丽仍浮”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春日温和的气息与草木间花朵的轻盈。这里的“轻明”指的是春风中带来的柔和光线,而“摇不散”则表达了这种光线在空中似乎凝固不散,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诗中的“郁昱丽仍浮”则是对花朵状态的描写,“郁昱”形容花朵盛开时的美好,而“丽仍浮”则强调了这些花朵在空气中漂浮,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以下“吹缓苗难转,晖闲叶本柔”两句,更具体地描绘了春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里的“吹缓”形容春风轻柔,“苗难转”则说明这些幼小的植株在风中摇曳而不容易倒下;“晖闲”是阳光透过叶片投射下来的斑驳光影,而“叶本柔”则表明了植物的嫩叶本来就是细软的。

接着,“碧凝烟彩入,红是日华流”两句,则以“碧凝烟彩”形容春天树木间弥漫的绿意与轻纱,以及花朵间飘逸的香气,而“红是日华流”则描绘了阳光照耀下鲜花如同流动着的美丽色彩。

诗人在这之后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享受和留恋,通过“耐可披襟对,谁应满掬收”的两句,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这里的“耐可”是指能够长时间地享受这种美好,而“披襟对”则是一种放松自如的状态;“谁应满掬收”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与他一起享受这份美丽,并将其收藏在心中。

最后,“恭闻掇芳客,為此尚淹留”的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真挚情感。这里的“恭闻”表明诗人谦和地听到了某种信息或建议,而“掇芳客”则是指那些与他共同欣赏自然之美的人;“为此尚淹留”则说明为了这份美好,诗人愿意在这里多待一会儿,不忍心离开。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情感和鲜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1)

吴秘(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楼感事

高柳螀啼雨后秋,年光空感泪如流。

满湖菱荇东归晚,闲倚南轩尽日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泊舟

身逐烟波魂自惊,木兰舟上一帆轻。

云中有寺在何处,山底宿时闻磬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秋塘晓望

钟尽疏桐散曙鸦,故山烟树隔天涯。

西风一夜秋塘晓,零落几多红藕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湘云

□满湘江云莹空,纷纷长对水溶溶。

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