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州郡楼上书所见

杨柳垂青带,风动如飞盖。

危楼思不穷,尽日闲相对。

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

情随双燕还,意与孤鸿会。

晚角时断续,层崖递明晦。

残阳挂疏红,远水生微濑。

塞目烟岑密,都城若天外。

如何久客心,东望凭栏杀。

形式: 古风

翻译

柳树垂下青色的枝条,随风飘动像飞舞的车盖。
在高楼上思绪无尽,整日悠闲地相对而坐。
鸟儿飞走后林中空旷,云彩移动山峦依然自在。
情感随着双燕归巢,心意与孤独的鸿雁相会。
傍晚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层层崖壁交替明暗。
夕阳挂着稀疏的红霞,远处的水面泛起微微波纹。
密集的山间烟雾遮眼,京都仿佛在天边之外。
为何长久客居心中愁,向东凝望栏杆,思绪难平。

注释

杨柳:柳树。
飞盖:像车盖一样飘动。
危楼:高楼。
思不穷:思绪无穷。
鸟去:鸟儿飞走。
云移:云彩移动。
双燕:两只燕子。
孤鸿:孤独的鸿雁。
晚角:傍晚的号角。
明晦:明暗交替。
残阳:夕阳。
微濑:细微的波纹。
烟岑:山间的烟雾。
都城:京都。
久客:长期在外。
凭栏:倚靠栏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凤州郡楼上所见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杨柳垂青带,风动如飞盖”,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杨柳随风飘动,仿佛是飞扬的车盖,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危楼思不穷,尽日闲相对”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思绪万千,与美景相伴度过整个白天。

“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广阔,鸟儿离去后,树林显得更加空旷,云彩飘过山峦,却并未遮挡视线。诗人的情感随着双燕归巢和孤鸿远逝而起伏,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晚角时断续,层崖递明晦”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山崖间的光线明暗交替,增添了时空的沧桑感。夕阳西下,“残阳挂疏红,远水生微濑”,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塞目烟岑密,都城若天外”,通过密集的山峦和遥远的都城,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如何久客心,东望凭栏杀”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长久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凤州郡楼的景致,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宋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风吹木叶吟

风吹木叶不吹根,慎勿将根苦自陈。

天子旧都闲好住,圣人馀事冗休论。

长年国里神仙侣,安乐窝中富贵人。

万水千山行已遍,归来认得自家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风霜吟

见风而靡者草也,见霜而殒者亦草也。

见风而鸣者松也,见霜而凌者亦松也。

见风而靡,见霜而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形式: 古风

东海有大鱼

东海有大鱼,罔罟无能近。

砀然一失水,蝼蚁得而困。

形式: 古风

乐乐吟

吾常好乐乐,所乐无害义。

乐天四时好,乐地百物备。

乐人有美行,乐己能乐事。

此数乐之外,更乐微微醉。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