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其一)中秋

属三秋正半,暮云敛、月舒圆。

误惊鹤鸣皋,栖乌绕树,魑魅惊旋。

寻常对三五夜,纵清光、皎洁未精妍。

须是风高气爽,一轮绝后光前。无偏。

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

但陟屺瞻驰,高楼念远,宁不凄然。

天涯更新雁过,□哀嗷、出塞影联翩。

空俾骚人叹羡,向隅耿耿无眠。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正值秋季的一半,傍晚的云彩聚拢,月亮圆满而明亮。
误以为是鹤在沼泽地鸣叫,栖息的乌鸦环绕着树,山精木魅被惊动而旋转。
平常的十五夜晚,即使月光皎洁,也并非最美。
必须等到风高气爽之时,月亮的光芒才能超越以往,没有偏倚。
遥远的故乡,相隔千万里,我们共享这轮明月。
只能仰望远方的山丘,思念远方的人,怎能不感到凄凉。
天边的大雁飞过,哀鸣声连绵不断,伴随着它们的是出塞的身影。
空使文人墨客感叹羡慕,独自一人难以入睡,心中忧郁。

注释

三秋:指秋季。
暮云:傍晚的云彩。
鹤鸣皋:鹤在沼泽地鸣叫。
婵娟:明亮的月亮。
陟屺:登高望远。
天涯:天边。
新雁:刚南飞的雁。
骚人:文人墨客。
向隅:独自一人。

鉴赏

这首宋词《木兰花慢·其一》中秋,是宋代词人洪皓的作品,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景象和词人的思乡之情。开篇以“三秋正半”点明时令,秋意浓重,暮云收束,月色圆满。接着通过“鹤鸣皋”、“栖乌绕树”和“魑魅惊旋”的描绘,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词人感叹寻常中秋之夜,尽管月光皎洁,却仍不如风高气爽之时,月色更为明亮。接下来转向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即使相隔万里,词人仍与亲人共赏同一轮明月,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他登高望远,高楼怀人,不禁感到凄然。

“新雁过”、“哀嗷”、“出塞影”等词句,借雁南飞的形象,寓言自己离家之苦,哀鸿声中,更显孤独。最后,词人只能让诗人羡慕自己,自己却因思乡而难以入眠,情感深沉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融入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54)

洪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字:光弼
  • 生卒年:1088~1155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其二)重阳

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

正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

东篱有黄蕊绽,是幽人、最爱折浮觞。

须信凌霜可赏,任他落帽清狂。茫茫。

去国三年,行万里、过重阳。

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

凭栏处空引领,望江南、不见转凄凉。

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江梅引/江城梅花引(其二)访寒梅

春还消息访寒梅。赏初开。梦吟来。

映雪衔霜、清绝绕风台。

可怕长洲桃李妒,度香远,惊愁眼,欲媚谁。

曾动诗兴笑冷蕊。效少陵,惭下里。万株连绮。

叹金谷、人坠莺飞。引领罗浮、翠羽幻青衣。

月下花神言极丽,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江梅引/江城梅花引(其三)怜落梅

重闺佳丽最怜梅。牖春开。学妆来。

争粉翻光、何遽落梳台。

笑坐雕鞍歌古曲,催玉柱,金卮满,劝阿谁。

贪为结子藏暗蕊。敛蛾眉,隔千里。旧时罗绮。

已零散、沈谢双飞。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

若作和羹休讶晚,堕烟雨,任春风,片片吹。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江梅引四首(其四)□□□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开。月飞来。

雪月光中、无处认楼台。

今岁梅开依旧雪,人如月,对花笑,还有谁。

一枝两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笺烂绮。

孤山外、目断云飞。坐久花寒、香露湿人衣。

谁作叫云横短玉,三弄彻,对东风,和泪吹。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