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雨弦歌地,天教吾道南。
交从澹处久,义向静中参。
得意鸟声悦,名言草色酣。
雅歌能砭俗,何必假双柑。
这首诗描绘了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弦歌不绝,寓意着坚守道义与真理的精神。诗人身处南国,仿佛是天地间唯一能理解并实践其道的人。通过与朋友的淡泊交往,深入探讨道义,从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智慧。鸟鸣悦耳,草色浓郁,自然界的美好映衬出内心的满足与喜悦。诗人认为,真正的雅歌能够穿透世俗的喧嚣,无需借助外物,如双柑,就能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超脱。整首诗充满了对精神追求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不详
已悔辞书卷,堪怜稼穑难。
蝉吟三伏暑,雁阵五更寒。
轻棹还飘泊,颓庐葺未完。
自知通塞久,窗外鹊声干。
仿佛当年曳杖翁,白云来往有无中。
月明闲照兴亡迹,都付渔樵一笛风。
每从讲易见天心,柳色池塘带雨深。
松柏耐寒霜雪后,依然颠木又成林。
杖履追欢赋遂初,酒饼犹自挂架车。
雨晴山鸟能呼客,风暖林花亦启予。
曲水流觞诗欲就,茂林修褉事非虚。
只今四海兵戈偃,好觅人间种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