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聪父见遗韵

拙速还知胜巧迟,男儿功业要逢时。

不妨唾面辱高马,似有泥坑规病鸱。

老去尚堪苏子印,兴来须到习家池。

此心毕娶无馀事,且向春江理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深知笨拙也胜过过于机巧,男子汉的事业关键在于时机
不妨对趾高气昂的人吐口水,就像对待陷入困境的猛禽
年老时还能享受苏东坡般的豁达,兴致来时一定要去习家池游赏
此生已无他求,只愿在春江垂钓,享受生活

注释

拙速:笨拙。
巧迟:过于机巧。
男儿:男子汉。
逢时:时机。
唾面:吐口水。
辱:侮辱。
高马:趾高气昂的人。
规病鸱:规劝陷入困境的猛禽。
苏子印:苏东坡般的豁达。
兴来:兴致来时。
习家池:历史上的著名景点。
毕娶:此生已婚。
馀事:其他事情。
理钓丝:垂钓。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次聪父见遗韵》。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诗歌。

诗中的“拙速还知胜巧迟,男儿功业要逢时”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进取的思考,即便是能力平庸,只要抓住时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这里所说的“拙速”和“巧迟”,指的是才能或手法上的不同,而“男儿功业要逢时”,则强调了机遇对成功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不妨唾面辱高马,似有泥坑规病鸱”一句,作者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情景。这里的“唾面辱高马”,意味着即便是受到羞辱,也要像唾沫落在马蹄上那样,不被外界干扰,继续前进。

诗中的“老去尚堪苏子印,兴来须到习家池”两句,则流露出作者对于岁月和人生经历的反思。这里的“老去”,表达了对年华渐长之感触;“苏子印”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或事迹,这里可能是用以自比,表示即便到了晚年,也还能留下些许业绩。而“兴来须到习家池”,则表现出一种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此心毕娶无馀事,且向春江理钓丝”两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定。这里的“此心毕娶”,意味着内心已经没有多余的忧虑和杂念;“且向春江理钓丝”,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春天的河流旁边悠然自得地垂钓的景象,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态度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以及对于自然美好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访亲于连江因过筠溪叩门循行叹其荒翳不治有怀普现居士口占此章

筠庄主人何未归,溪畔长林穿翠微。

此去功名时欲至,个中车马迹全稀。

茅茨漏久蜗涎篆,篱落攲多蛛网围。

公肯借庵容我老,为公朝夕扫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过云间黄用和新圃

缭池剩欲开花径,傍舍先须作草堂。

雨后不妨频检校,客来留得共徜徉。

故园怪我归何晚,避地输君乐未央。

待得功成方卜筑,岂如强健享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过宿赵次张郊居二首(其二)

莫叹交游晚,相期岁月深。

秋来初识面,老去要知心。

灯火须更仆,杯盘取自斟。

平生王霸术,袖手有微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过宿赵次张郊居二首(其一)

北客多流落,东村更寂寥。

肯同清夜梦,不待故人招。

月挂荒园竹,霜飞独木桥。

听鸡休起舞,且共论天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