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忆湘

梦游仙。被秋尾到湘边。

怎荒波卷将古碧,重来万感依然。

向君山夜凉吹笛,记臣里春暖寻钿。

柔绿随篙,静红驻几,倩花扶影上渔船。

再相见浣纱溪女,已是断魂钿。

江亭外,晚风高树,换了鸣蝉。

待何时煮莼烧竹,倚篷浅醉深眠。

吐骊胎一双儿月,评鲈价三五人烟。

鱼浪蘋吹,雁沙苔映,真从镜里度流年。

颤数点水窗灯火,闲把楚骚笺。

侬愿守黄陵祠庙,青草湖田。

形式: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易顺鼎所作的《多丽·忆湘》,通过对湘江景色的描绘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首句“梦游仙。被秋尾到湘边”,以梦境起笔,暗示了诗人的情感源于对湘江的深深眷恋。

“怎荒波卷将古碧,重来万感依然”描绘了湘江波涛汹涌,仿佛带着历史的痕迹,诗人再次来到此地,感慨万千。接下来,“向君山夜凉吹笛,记臣里春暖寻钿”,通过笛声和春天的记忆,勾勒出与友人的欢聚场景。

“柔绿随篙,静红驻几,倩花扶影上渔船”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渔舟轻行,花影摇曳的画面,充满了宁静与诗意。然而,“再相见浣纱溪女,已是断魂钿”,暗示了人事变迁,昔日的美好已成过往。

下半部分,“江亭外,晚风高树,换了鸣蝉”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色,蝉鸣声换季,暗寓时光流转。“待何时煮莼烧竹,倚篷浅醉深眠”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安宁。

“吐骊胎一双儿月,评鲈价三五人烟”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淳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最后,“鱼浪蘋吹,雁沙苔映,真从镜里度流年”以景结情,感叹岁月如梭,时光在眼前流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湘江的景色和回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喝火令.梅信不来,申之以怨

水闭凉虹国,山藏小凤家。银河飘泊古来槎。

望断瑶天铢佩,姑射在金沙。

有约曾凭月,相思便寄花。江南可也一枝斜。

因甚前盟,因甚不关他。

因甚梦衾香雾,今夜又寒些。

形式:

高阳台.余与张紫帆、蒋次香倡岁寒三友社于容园,喝月敲花,竟无其四。二君双倚此调见和怨梅之作,率循原韵,以为继声

历遍天西,除他月外,算来只此三人。

隔水高楼,吟声暗访花魂。

紫箫吹冻蛮江雪,瘦仙才唱不成春。

又轻将半幅乌阑,换了苏辛。

红冰湿透梅边泪,奈清愁有伴,绝艳无姻。

画里孤山,荒凉一片苔皴。

遥香入梦邀同坐,织空帘万感如云。

更依稀素靥珠鬟,冷吊湘君。

形式:

玉烛新.和紫帆感事韵

江南花正落。者一梦迷离,算君先觉。

楼台金粉都无主,说甚钗钿盟约。

干戈影里,何处是飘灯珠箔。

便此日招得春魂,低鬟悄来同酌。

倦游我亦三生,料鹦鹉和他,说人情薄。香名似昨。

才不枉挂在玉儿心角。禅天澹泊。

只悟后圆蒲相托。因甚又提起清愁,回肠断却。

形式:

翠楼吟.鹦母为狸奴惊化,紫帆、次香各以词悼之。即两用元韵,兼为雪衣致谢二君也

胆怯昏黄,身愁冷翠,依然葬花旧处。

断魂飞不远,料还在秋边庭宇。三生何许。

便此后仙尘,听凭伊去。犹留据。

绿衣半角,洗霜吹雨。欲暮。

杨柳楼台,曾唤侬分理,碧云头绪。

画阑无影到,向斜月如闻痴语。华年春树。

甚薄命人间,玉笼难住。君知否。

婵娟有例,一般风絮。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