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钓台集

子陵遁世士,因乱在齐邦。

羊裘物色中,三徵往帝乡。

傲睨帝王尊,唾视名利场。

辞荣良足钦,适用非所长。

观其卧床对,岂不由衷肠。

愿从巢父流,接迹颍水阳。

诏许放还山,于焉渔且耕。

君臣义交尽,故旧情靡忘。

希文守兹郡,披榛吊颓荒。

饰词荐蘋藻,伐石铭文章。

节礼两言立,日月可争光。

如规莫加圆,如矩莫加方。

后贤务新奇,论议太低昂。

遂令礼贤举,造化聚讼端。

唯陵固汉人,清节起东京。

况之三代士,斯言殊未当。

逝者如有闻,应亦以为平。

遥遥望云山,永言多慨慷。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钓台集》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通过对严子陵的描绘,展现了其遁世独立、不慕名利的人格魅力。诗中以严子陵为引线,探讨了理想人格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冲突与和谐。

首句“子陵遁世士”,开篇点出严子陵的隐士形象,他选择在乱世中避世,远离尘嚣。接着“因乱在齐邦”一句,暗示了严子陵在动荡时期选择隐居的原因。接下来的“羊裘物色中,三徵往帝乡”描绘了严子陵身着羊裘,三次被征召入朝的情景,表现了他虽受帝王礼遇,却始终坚守自我,不为名利所动的决心。

“傲睨帝王尊,唾视名利场”两句,直接表达了严子陵对权贵和名利的蔑视态度,强调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辞荣良足钦,适用非所长”则进一步说明了严子陵辞官归隐的原因,即他并不擅长官场的运用,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观其卧床对,岂不由衷肠”通过想象严子陵在床前的对话,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的真挚情感。“愿从巢父流,接迹颍水阳”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严子陵的脚步,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愿望。

“诏许放还山,于焉渔且耕”描述了严子陵最终获得皇帝允许,回到山林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君臣义交尽,故旧情靡忘”则强调了严子陵与君臣之间的情谊,以及他对老友的怀念之情。

“希文守兹郡,披榛吊颓荒”提到另一位官员希文,他在严子陵的故乡修复废墟,表达了对严子陵精神的敬仰与传承。“饰词荐蘋藻,伐石铭文章”则说明希文通过诗歌和碑文的形式,纪念严子陵的高尚品德。

“节礼两言立,日月可争光”赞扬了严子陵的节操与礼仪,认为他的行为如同日月般光明正大。“如规莫加圆,如矩莫加方”以圆规和矩尺比喻严子陵的完美人格,强调其道德标准无可挑剔。

“后贤务新奇,论议太低昂”指出后来的学者过于追求创新而忽视传统,导致对严子陵的评价产生分歧。“遂令礼贤举,造化聚讼端”批评这种现象,认为对贤者的推崇应当遵循传统,不应引起争议。

“唯陵固汉人,清节起东京”强调严子陵是汉代的杰出人物,其清廉的品质在东京(洛阳)兴起。“况之三代士,斯言殊未当”对比三代时期的士人,认为对严子陵的评价并不恰当。

最后,“逝者如有闻,应亦以为平”表达了对严子陵的尊敬,认为即使他已经去世,也应得到公正的评价。“遥遥望云山,永言多慨慷”以景结情,表达了对严子陵高尚人格的无限敬仰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高尚的人格,也反思了社会对理想人格的评价与传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秋日杂兴和程学士克勤韵(其一)

㶁㶁涧下水,萧萧竹间风。

爱此幽且深,葺宇当其中。

既无纷嚣杂,且有静省功。

吾道在方策,隽永将无穷。

至理苟冥会,万象咸昭融。

悠然起遐思,忘彼南山崇。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秋日杂兴和程学士克勤韵(其二)

率溪有精舍,是为咸买居。

所恶乃声利,所好在诗书。

闭关谢往来,长年味道腴。

衣食常不给,举世笑为愚。

孰知南山翁,怀此久踟蹰。

鱼鸟虽可乐,独行无与俱。

惟应浴沂者,庶几为我娱。

形式: 古风

答沈彦祥贺生孙作

生儿免无后,未别为贤愚。

日夜望成人,粗令业诗书。

儿今复有子,头角宛相如。

得孙固云喜,无乃添吾忧。

痴儿不好学,枵然腹空虚。

未知为人子,徒令尊自居。

故人缪相爱,遗我琼琚词。

上言由先德,下言携掌珠。

何时得良晤,看此庭中趋。

形式: 古风

赠王文冕

少怀四方志,乘时远游嬉。

西经宜兴市,落魄无人知。

夫君何自喜,枉驾与之归。

华灯坐良夜,高论露中怀。

古今无穷变,亹亹解人颐。

雷惊蛰斯启,钟鸣霜乃飞。

相知苦不久,旋复成乖离。

出门即长路,驱车独栖栖。

浮云蔽关山,洪流带邦畿。

可望不可亲,悠悠劳我思。

秋兰抱幽香,寒松挺孤枝。

芳华信能保,应无迟暮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