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烧笋》由金代诗人孙邦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烹制竹笋的过程与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
诗中首句“煨茁旧闻山谷语”,以“山谷语”比喻古人关于烹饪竹笋的经验与智慧,暗示竹笋烹调技艺的传承与历史积淀。接着“劝耕还忆大苏诗”,提到苏轼(大苏)的诗句,借以表达对古代农耕生活的怀念与敬意,同时也暗含了竹笋生长于自然之中的寓意。
“传将火候无多诀,留得天真又一奇”,这两句揭示了烹饪竹笋的关键在于掌握恰当的火候,强调了保留食材本真风味的重要性,体现了厨师技艺的高超与对食材的尊重。
“未放锦绷开束缚,已看玉版證茶毗”,形象地描述了竹笋从束缚中解放,最终呈现出洁白如玉的状态,象征着烹饪过程中的变化与升华,同时也寓含了佛教中“茶毗”(焚烧)的意象,暗示着事物经过一番煎熬后,能展现出其内在的纯净与美好。
最后,“白麻初拜惊烧尾,见此应惭富贵痴”,以“白麻初拜”比喻初次品尝竹笋时的惊喜,表达了对竹笋美味的赞叹。同时,诗人通过“烧尾”这一典故,反思了世俗追求富贵的愚痴,倡导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竹笋烹饪的艺术,更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物我合一”的美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