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歌送沈南疑

君不见匡庐秀色九江口,遥挹江烟碧于柳。

昔者匡生读书至此小结庐,此山遂为匡生有。

西庄沈南疑,雅能读书颇好奇。

自言欲向匡庐去,把酒苦索匡庐诗。

老夫乃是樵云客,爱向名山弄泉石。

写将长句赠南疑,留置金泥斸青壁。

虎溪桥上薰风微,绿阴四合黄莺飞。

已知白社无人迹,君若看云君早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匡庐歌送沈南疑》由清代诗人翁纪长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诗中以“君不见匡庐秀色九江口”开篇,巧妙地将庐山的秀丽风光与九江的江水相联系,营造出一幅山水交融的壮美画卷。

接着,诗人提到昔日的匡庐(即庐山)曾是读书人的圣地,山也因此有了人文的印记。西庄沈南疑,一位对读书充满好奇的文人,表达了他向往庐山的心愿,并希望找到关于庐山的诗歌。诗人翁纪长作为一位热爱名山大川的隐士,欣然应允,写下这首长诗赠予沈南疑,希望以此留下对庐山的赞美和记忆。

诗中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如虎溪桥上的微风、绿树环绕的环境以及黄莺的飞翔,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庐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同时,也暗示了庐山的历史文化氛围,尤其是“已知白社无人迹”,既是对过去文人聚集之地的怀念,也是对沈南疑未来可能独自行走在庐山之中的预想。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文人精神追求的颂扬,以及对友情和文化交流的珍视。通过这首诗,翁纪长不仅表达了对庐山的热爱,也寄托了对沈南疑此次旅行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10)

翁纪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访施尊师道场

仙云不可即,高阁旧盘桓。

石镜宛如昨,金经忽已残。

琴存三叠舞,炉罢九真丹。

杏叶悲黄落,无风满醮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访客子西庄

移棹西庄去,垂杨绿水滨。

风流沈秋浦,留得草堂春。

开卷馀青霭,弹琴落素尘。

旧交半零落,青眼向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至日

浮生犹至日,七十四年馀。

兵乱无长策,家贫少著书。

解鞍知伏马,衔索总枯鱼。

垂老防人面,南山埽敝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夜泊

野旷天低日,林疏望不斜。

青山无客路,白石有人家。

蟹舍缘孤涧,鱼舟刺短沙。

前村何巷陌,到处款冬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