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倅挽词(其三)

平生富情义,至死不寐悔。

更无桃花米,惟有银鱼佩。

一家将奈何,九子尚无配。

魂兮且勿忧,幸有山公在。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鉴赏

这首诗《宁倅挽词(其三)》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平生富情义”,开篇即点明了逝者生前与人交往深厚,情感丰富,为人真诚。这种对友情的珍视,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奠定了基调。接着,“至死不寐悔”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悲痛与不舍,以及对未能及时表达情感的遗憾与自责,情感深沉而真挚。

“更无桃花米,惟有银鱼佩”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桃花米”象征逝者生前的美好时光与生活,而“银鱼佩”则可能暗指逝者身份或某种珍贵的纪念物,两者形成对比,既是对逝者生前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是对其身后留下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感慨。

“一家将奈何,九子尚无配”两句,直接触及家庭的悲痛与困境,暗示逝者留下了一个需要照顾的家庭,特别是未成婚的子女,这不仅是对逝者未完成责任的惋惜,也是对生者未来生活的担忧。

最后,“魂兮且勿忧,幸有山公在”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安慰与希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里“山公”可能是指某位有影响力的长者或朋友,寓意着逝者虽已离去,但还有人在关心和帮助着家庭,给予生者力量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情感、生活、家庭困境及未来的展望,展现了深刻的人性关怀与情感共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生死、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李朝议挽词

一从洪井到处州,见说洪人总泪流。

本望圣朝令久任,若论明吏合封侯。

高才所至都无事,厚德于今可镇浮。

故作此诗传野史,不须铭记掩诸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招陈顾魂挽词

鱼有所归,鸟有所栖。孤坟累累,子将何依。

束子之装,裹子之粮。促登汝航,往归汝乡。

形式: 四言诗

送程给事知越州

朝闻剑外夙行辀,夕喜江西改命优。

已有才名喧北省,又宣风化入南州。

一城民吏迎前牧,满眼山川是旧游。

君富机筹足馀暇,清吟不负物华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黄山作

占胜新安境,佳名千古闻。

奇峰半天出,秀色数州分。

邃谷春犹雪,悬岩霁亦云。

何时脱缰锁,猿鹤此为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