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宁倅挽词(其三)》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平生富情义”,开篇即点明了逝者生前与人交往深厚,情感丰富,为人真诚。这种对友情的珍视,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奠定了基调。接着,“至死不寐悔”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悲痛与不舍,以及对未能及时表达情感的遗憾与自责,情感深沉而真挚。
“更无桃花米,惟有银鱼佩”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桃花米”象征逝者生前的美好时光与生活,而“银鱼佩”则可能暗指逝者身份或某种珍贵的纪念物,两者形成对比,既是对逝者生前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是对其身后留下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感慨。
“一家将奈何,九子尚无配”两句,直接触及家庭的悲痛与困境,暗示逝者留下了一个需要照顾的家庭,特别是未成婚的子女,这不仅是对逝者未完成责任的惋惜,也是对生者未来生活的担忧。
最后,“魂兮且勿忧,幸有山公在”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安慰与希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里“山公”可能是指某位有影响力的长者或朋友,寓意着逝者虽已离去,但还有人在关心和帮助着家庭,给予生者力量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情感、生活、家庭困境及未来的展望,展现了深刻的人性关怀与情感共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生死、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