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道中

筑甬馀三百,湾环护漕沟。

重桥穿宝应,一岸入高邮。

水陆开亭转,烽烟静塞愁。

腰缠无十万,官遣上扬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王恽的《高邮道中》,描绘了高邮地区的壮丽风光与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首句“筑甬馀三百”,以“三百”这一数字,形象地描绘了高邮地区宽阔的甬道,暗示了其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接下来,“湾环护漕沟”一句,通过“湾环”二字,生动地展现了水道的曲折蜿蜒,以及它在保护漕运中的重要角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重桥穿宝应,一岸入高邮”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高邮地区的地理特色。重桥不仅连接了不同的区域,也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穿宝应”、“入高邮”的描述,则暗示了道路的延伸与扩展,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

“水陆开亭转,烽烟静塞愁”则将视角转向了历史的变迁。水陆交通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亭台楼阁的建立增添了人文气息。然而,“烽烟静塞愁”一句,又在宁静之中透露出一丝历史的沧桑感,让人感受到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以及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腰缠无十万,官遣上扬州”两句,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官府派遣官员前往扬州的无奈与感慨。或许,这背后蕴含的是对官场现实的讽刺,或是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高邮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以及人文情感,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456)

王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字:仲谋
  • 号:秋涧
  • 籍贯: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
  • 生卒年:yùn)(1227—1304年7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望岭

溪岭无千里,崎岖半月间。

事机须勇退,天意许生还。

顺处从多厄,趋时免强颜。

越禽忻我往,长路语关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首夏家居即事二首(其一)

懒帻从鬅鬓,披衣任曳裾。

都忘身外事,贪读意中书。

比老心能尔,虽贫乐有馀。

绕园欣细履,树影绿扶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首夏家居即事二首(其二)

竹茂资泉润,花荣藉圃沙。

钩帘来舞燕,锁树护栖鸦。

客至留酤酒,吟长待煮茶。

几时容却扫,一向似仙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和仲常牡丹诗

汉殿承恩早,金盘荐露新。

色酣中省乐,香重锦窠春。

尽殿群芳后,谁辞载酒频。

清如司马相,也作插花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