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沈瀛创作的《减字木兰花》之一,通过对比快慢两种不同状态的描述,传达了人生路途上的得失和机遇。全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充分体现了词的艺术魅力。
首句“未行先止”表明在行动之前就已停止,这是对迟缓者的一种描绘。紧接着“鱼上竹竿人噪喜”,形象地展现了快乐的场景,人们在竹竿上钓到鱼而欢呼,寓意着成功与喜悦。
“九万鹏风”、“六月天池一息通”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以及时间流逝中的一瞬即逝。这里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邯郸鲁酒”,则是借用历史典故,提及战国时期赵胜在邯郸之战中的英勇,以此来强调迅速行动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却笑行人陵柏寿”则转而嘲讽那些行动迟缓的人,他们终将错失良机,只能在陵墓旁边的柏树下感慨。
最后,“笑彼迟何。不道能行失亦多”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主旨:对于那些行动迟缓的人来说,不仅不被人理解,而且也往往会因此而错过许多机会和成功。
沈瀛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即机遇与行动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迟缓所带来的种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