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山道中

出峡还何地,杉松郁不开。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

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中的作品,通过描绘行经广阳山道时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联“出峡还何地,杉松郁不开”,开篇即以“出峡”引出旅程的开始,暗示了从狭窄的峡谷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然而,“杉松郁不开”则描绘了一种虽有生机却显得压抑的景象,杉松密布,似乎难以透出一片光明,预示着旅程的艰难与挑战。

颔联“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自然氛围。雷声轰鸣,仿佛从千座山峰之间落下,雨幕如同万座山峰涌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暴雨倾盆的壮观景象。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壮丽,也隐含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之情。

颈联“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转而关注社会现实。诗人提到尽管地理环境优美,但因年成歉收,官吏的能力和资源都受到了损害。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尾联“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悲痛。面对干旱的威胁,诗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泪水如泉涌般洒向荒草丛生之地。这一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现象影响人类命运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现实关怀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世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赵州道中

独往何为者,栖栖意不欢。

褰帷秋雨过,伏轼夏云残。

潦水阴相积,蒹葭晚自寒。

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吴舍人丧内(其一)

楚妃色殊众,不独下堂悲。

鼓瑟潇湘夜,秋云未可持。

河流双露掌,月出万年枝。

属有将雏曲,能无泣凤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吴舍人丧内(其二)

可怜御沟水,见此白头吟。

病客思江郡,词臣在上林。

春风动花树,秋月散清砧。

唯有陵阳泪,知君抱玉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殿卿白云亭醉歌

狂杀王门客,空亭日啸歌。

那知珠履散,自爱白云多。

短发明秋水,长裾曳芰荷。

独怜枚叟在,不复厌婆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