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李后主事

番歌一去更谁听,天宝遗音满后庭。

烟气暗生婴玉鼎,花光深覆皂罗屏。

只嫌搦雪无仙爪,不信量丝有钓舲。

昨夜柔仪钟漏永,秋风帘押振金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后主的宫廷生活,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哀愁。首句“番歌一去更谁听”,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繁华已逝,那些异国之音,如今再无人能倾听,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与寂寥。接着,“天宝遗音满后庭”一句,将李后主所在的宫廷比作唐代天宝年间,那时的盛世景象仿佛仍在回响,但现实却是物是人非,令人感慨万千。

“烟气暗生婴玉鼎,花光深覆皂罗屏”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宫廷内景的华美与幽静。玉鼎中烟雾缭绕,花影映照在深色的罗屏上,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奢华与精神世界的空虚,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只嫌搦雪无仙爪,不信量丝有钓舲”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渴望。仙爪无法捕捉雪花的轻盈,量丝也无法成为钓鱼的船,这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实际上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

最后,“昨夜柔仪钟漏永,秋风帘押振金铃”两句,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融入其中,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柔仪钟声悠长,伴随着秋风的吹拂,金铃的振动,不仅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也寓意着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诗通过对李后主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夜深诵了坐凉

天外一钩月,晚风吹到门。

开窗上镫幌,凉意幽无痕。

展诵四五卷,炉火余温黁。

举头不见月,知归何处村。

惟闻溪水西,时时犬声喧。

缓步肆闲散,披衣坐离根。

不觉花上露,盈盈浩已繁。

此趣谁共领,欲说都忘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阑干曲

釭壁沉沉霜人影,博山云断金虬冷。

嫦娥袖薄双臂寒,夜长软抱梅花颈。

玉台紫雾荒荒间,翡翠珊瑚含木难。

苕华姊妹又千载,当年暗记红阑干。

捣齑破臼种荼子,待看黄人贴天死。

月查高挂九枝镫,却教谁指秋河水。

兰叶萧萧泣露凉,芙蕖花覆黄鸳鸯。

檀槽不伴玉笛老,手把灵犀到天晓。

形式: 古风

读《始皇本纪》

嬴政信横绝,恶极福有余。

兰池盗空窘,投筑身转诛。

荆卿好匕首,引揕偏绝裾。

惜哉博浪椎,又误伤副车。

匪独人力穷,神亦难铲除。

英娥鼓怒飙,不能溺独夫。

转令湘山树,见赭千刑徒。

此中有天意,掩卷徒长吁。

形式: 古风

芝女周岁

忆我去年春,二月初四吉。

将就礼部试,束装指京室。

酸怀汝祖母,不忍见子别。

倚橧饲么豚,泪俯彘盘抹。

此时汝小蠢,尚是混沌物。

艰苦徒万里,无才分宜黜。

岂知出门后,慈念益悲切。

前阡桂之树,朝暮指就齧。

子身向北行,母目望南咽。

旁人强欢慰,止令增感怛。

所幸越七日,先生尔如达。

半百甫为祖,忻忭那可说。

乃令念儿心,渐为抱孙夺。

吁嗟赖有此,不尔得今日。

生女信为好,比邻不远出。

为纪晬盘诗,悲忻共填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