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衍圣公所藏画竹因忆阙里南园之胜故篇终及之

高堂四壁歌声起,戛玉鸣金奏清徵。

摩挲素练往复还,似有秋风生爪指。

古来写竹如写神,仓卒接应皆天真。

想当磅礴向空廓,已觉意象超风尘。

我家旧傍潇湘住,满地清阴不归去。

每开图画即江湖,长怪轩窗隔烟雾。

阙里墙东县令家,名园种竹不种花。

蹊回径折入蒙翳,下有泉水无泥沙。

长流㶁㶁穿林响,短发萧萧助森爽。

旧路无因缩地看,新梢定见参天长。

北客南游兴未偿,此时此景故难忘。

拟刻琅玕三百字,为渠题寄墨君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名为《题衍圣公所藏画竹因忆阙里南园之胜故篇终及之》。诗中描绘了对一幅画中竹子的赞美与对故乡南园的回忆。

首句“高堂四壁歌声起,戛玉鸣金奏清徵”以生动的场景开始,仿佛在高大的厅堂内,音乐响起,如同玉石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接着,“摩挲素练往复还,似有秋风生爪指”描述了画家在画布上细致入微地描绘竹子的过程,仿佛能感受到秋风拂过指尖的凉意。

“古来写竹如写神,仓卒接应皆天真”赞扬了画家将竹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赋予了生命一般,每一笔都充满了自然的灵气。接下来,“想当磅礴向空廓,已觉意象超风尘”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竹子气势磅礴、超越凡尘景象的赞叹。

“我家旧傍潇湘住,满地清阴不归去”回忆了诗人过去居住在潇湘之地,那里竹影婆娑,清幽宁静,令人难以忘怀。“每开图画即江湖,长怪轩窗隔烟雾”则表达了诗人每次看到画中的竹子,都会联想到江湖的广阔与自由,而窗外的景色却总是被烟雾遮挡。

“阙里墙东县令家,名园种竹不种花”提到了孔子的故乡,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县令府邸,以其种植的竹子闻名而非花卉。“蹊回径折入蒙翳,下有泉水无泥沙”描绘了竹园内的小径曲折蜿蜒,茂密的竹林中隐藏着清澈的泉水,没有泥土和沙石的干扰。

“长流㶁㶁穿林响,短发萧萧助森爽”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中的流水声,以及风吹过竹叶时发出的轻柔声响,让人心旷神怡。“旧路无因缩地看,新梢定见参天长”表达了诗人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但期待未来竹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最后,“北客南游兴未偿,此时此景故难忘”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北方,但对南方游历的记忆犹在心头。“拟刻琅玕三百字,为渠题寄墨君堂”则表明诗人计划为这幅画作题写三百字的赞语,并将其寄给墨君堂,以表达对画作和竹子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赞美,以及对故乡美好记忆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题湖山春晓图

湖船著水平无舵,篷上使篙篷下坐。

山光四面锦屏开,桥影中天綵虹卧。

轻鸦拂树还千点,老鹤叫空时一个。

宴客遥将绮席随,游人不惜青鞋破。

江南风物今馀几,看画题诗两无那。

却忘湖山画不如,他年自买扁舟过。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聚禽图

西塘日落秋波绿,两两鸳鸯水中浴。

野凫沙雁忽西东,落翠栖红乱人目。

鸣鸠爱雨兮鹊爱晴,宿者自宿行自行。

惟有白鸥忘世事,朝来暮去两无情。

形式: 古风

题杨妃出游图

沈香亭上春日里,海棠睡足风吹起。

玉骢驮醉出华清,头上绿云娇不理。

内人宣索已多时,金銮供奉来何迟。

有谁并辔复顾笑,不是秦姨定虢姨。

阶头奚官执鞚走,问渠合似安郎否。

不然那得近前行,祗许笼禽随吃狗。

君不见马嵬坡下蛾眉愁,可怜白骨埋荒丘。

柳丝难绾芳魂住,应从君王万里游。

形式: 古风

送金太守致仕

北风萧萧起平陆,远客还思旧乡曲。

青袍白马送君归,楚水吴山为谁绿。

当年献策来京华,飘飘意气凌云霞。

晓日长趋九华殿,春风烂醉五侯家。

双旌照人日杲杲,承恩独出长安道。

西江稚子解弦歌,南国骚人怨芳草。

退身不待衰病年,悬珂结驷空留连。

三山松柏宛然在,五陵桃花亦可怜。

山中寥寥何所有,莼菜羹兼菊花酒。

相如膝上七弦琴,元亮宅边五株柳。

清时令子居黄门,门前冠盖如云屯。

功名去住总适意,此乐悠悠安可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