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昔与张湘州,闲登岳阳楼。

目穷衡巫表,兴尽荆吴秋。

掷笔落郢曲,巴人不能酬。

是时簪裾会,景物穷冥搜。

误忝玳筵秀,得陪文苑游。

几篇云楣上,风雨沈银钩。

□□□□□,□□□沧洲。

童儿待郭伋,竹马空迟留。

路指云汉津,谁能吟四愁。

银壶傲海雪,青管罗名讴。

贱子迹未安,谋身拙如鸠。

分随烟霞老,岂有风云求。

不逐万物化,但贻知己羞。

方穷立命说,战胜心悠悠。

不然蹲会稽,钩下三五牛。

所期波涛助,燀赫呈吞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岳阳楼举行的宴会,宴会是在一个雪夜,当时诗人与张湘州一同登楼,眼前展开了广阔的景致。"目穷衡巛表"写出了他们所见之远,直至南方的名山——衡山和巫山。"兴尽荆吴秋"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一带风光的无限留恋。

"掷笔落郢曲"此句透露出诗人的才情,不经意间就能挥洒出佳作,而巴蜀之地的人们也难以回应如此才华。"是时簪裾会"则写出了宴会上的热闹,人们穿着华丽的衣装聚在一起。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又提及了与文苑中人的交游,以及自己文章的风格如同云间高耸的楣柱。"风雨沈银钩"则形容了文字中的气势,如同狂风巨浪一般。

然而,在随后的描写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态度,他不愿意追随世俗的变迁,只愿与知己相守。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立身处世之道进行反思,他希望能够像战胜归来的将军一样,心中有着悠长的情操。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宴会场面的生动刻画,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通过这次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文人的才华,更能感受到他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波折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洞庭遇秋

尘愁老来颜,久与江山隔。

逍遥澄湖上,洗眼见秋色。

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

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

形式: 古风

秋怨

瑟瑟凉海气,西来送愁容。

金风死绿蕙,玉露生寒松。

所思在溟碧,无因一相逢。

登楼睇去翼,目尽沧波重。

虚窗度流萤,斜月啼幽蛩。

疏红落残艳,冷水凋芙蓉。

岁暮空太息,年华逐遗踪。

凝情耿不寐,揽涕起疏慵。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送友人之峡

东吴有赋客,愿识阳台仙。

彩毫飞白云,不减郢中篇。

楚水五月浪,轻舟入暮烟。

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哑轧暮江上,橹声摇落心。

宛陵三千里,路指吴云深。

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

南浮龙川月,东下敬亭岑。

多君咏逍遥,结萝碧溪阴。

高笼华表鹤,静对幽兰琴。

汗漫江海思,傲然抽冠簪。

归屿未云寂,还家应追寻。

二陆文苑秀,岧峣怀所钦。

惜我入洛晚,不睹双南金。

江左风流尽,名贤成古今。

送君无限意,别酒但加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