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尝将漕淮东林子长今膺是选因以小诗述怀庶几古人赠言之意云(其二)

淮边陈迹试重论,走遍西途落木村。

依旧江山连北固,承平池馆羡东园。

中原入望堪垂涕,古汴无情尚有痕。

岁漕东南六百万,云何异域得游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试着重新讨论淮河边的旧事,我走过了西边的村落,满目落叶
江山如故,北固山相连,东园的池馆让人羡慕它的宁静
遥望中原令人悲从中来,古老的汴河虽然无情,但仍留有痕迹
每年输送给东南的粮食达到六百万石,为何这异乡之地能接纳亡者的灵魂

注释

淮边:指淮河两岸。
陈迹:过去的遗迹或历史事件。
走遍:游历过。
西途:西部的道路。
落木村:落叶纷飞的村庄。
依旧:依然如故。
北固:地名,指北固山。
承平:太平时期。
池馆:园林建筑。
东园:可能指某个著名的园林或东边的园林。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入望:远望。
堪:能够。
垂涕:流泪。
古汴:古代的汴河。
岁漕:每年的水路运输。
东南:指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六百万:数量巨大,形容粮食之多。
异域:指不在家乡的地方。
游魂:飘荡的灵魂,这里可能指亡灵。

鉴赏

这首宋诗《顷尝将漕淮东林子长今膺是选因以小诗述怀庶几古人赠言之意云(其二)》是虞俦所作,诗人通过对淮边旧迹的重游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句“淮边陈迹试重论”,诗人以回顾的姿态开启,暗示着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审视。接着,“走遍西途落木村”描绘了诗人行踪所至,秋意浓厚的乡村景色,寓含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意味。

“依旧江山连北固”,诗人感叹江山依旧,但北固之地已非昔比,暗指战乱后的沧桑。接下来,“承平池馆羡东园”表达了对和平时期的向往,以及对东园(可能指代昔日繁华或宁静之地)的怀念。

“中原入望堪垂涕”,诗人遥望中原,心生悲慨,泪水涟涟,体现出对故土沦丧的痛心。而“古汴无情尚有痕”则借汴河残存的痕迹,表达对往昔繁华的哀思。

最后两句“岁漕东南六百万,云何异域得游魂”,诗人以岁漕之宏大,揭示出国家经济的重要,同时感叹为何战火纷飞中,那些无辜的灵魂流离失所,成为异域孤魂。

整体来看,虞俦通过描绘淮边景象和个人情感,寓言历史兴衰,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顷尝将漕淮东林子长今膺是选因以小诗述怀庶几古人赠言之意云(其一)

德星天遣出淮濆,玉节光华委十分。

可但筹边专馈饷,直须旷土尽耕耘。

向来我已惭无效,此去君当勉策勋。

尚有龟山风浪恶,得无遗恨雁离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驾御带欲载糯米入城先以诗叙情因次韵只此便当执状也

种秫诗人也未穷,百篇欲就醉颜红。

却思白堕相逢晚,不分青铜一笑空。

卧瓮更须防吏部,抱琴应不问新丰。

何当乞与青田核,圣处时时任一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临安泛舟

雨送行人上短篷,东君更借一帆风。

桃源春水半篙稳,锦谷清溪几曲通。

远岫天边凝晚碧,夕阳波面泛微红。

舟行又胜山行好,两岸芳菲一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前诗谓思索诗句可以度日第恐终无益再赋一首以广之

年来世味一毫轻,宿契诗书尚有情。

魔事从教双眼赤,内观还觉寸心明。

思量诗句嗟无补,检校医方恐未精。

俗学可怜誇口耳,何如默坐息营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