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招提寺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招提精舍真是好,石墙面对着江水开敞。
山的倒影在水中消失,鸟儿的鸣叫声仿佛从天边传来。
一盏灯火照亮了时光,深深的院落长满了青苔。
日落时分,双林寺的钟声悠扬,清冷地伴着客人归去。

注释

招提:指佛教寺庙。
精舍:精致的小屋,此处指寺庙。
石壁:用石头砌成的墙壁。
江:江河。
山影:山的倒影。
一灯:象征智慧和引导的灯火。
岁月:时间。
深院长:深邃的庭院。
莓苔:一种多年生的苔藓植物,常生长在古老或阴暗的地方。
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用于召集僧人或仪式。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送客回:送别离去的客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与宗教修养相结合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佛寺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两句设定了整个意境,招提寺坐落在一片清幽之地,其精致的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石壁直面江水,显得庄严而又开阔。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诗人通过山影倒映于水中的意象和远处传来的鸟鸣声,强调了这里的静谧与自然之美,山影在水中延伸,无边际;鸟鸣则是从遥不可及的地方飘然入耳。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夜晚,一盏孤灯承载着时间的流转,而寺院内深邃幽静之处,莓苔却在无声中蔓延,象征着时间的沉淀与生命力的顽强。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到了傍晚时分,寺庙中的双林(树木)投下了清晰的影子,而远处传来了轻微的水声,是在送别离去的行人。这里的景象和声音都营造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修养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静谧、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120)

戎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 生卒年:744~800

相关古诗词

赠韦况徵君

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

苦节难违天子命,贞心唯有老松知。

回看药灶封题密,强入蒲轮引步迟。

今日巢由旧冠带,圣朝风化胜尧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岑郎中

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

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

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

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宜阳张使君

暂作宜阳客,深知太守贤。

政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

旧郭多新室,闲坡尽辟田。

倘令黄霸在,今日耻同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上桂州李大夫

今日辞门馆,情将众别殊。

感深翻有泪,仁过曲怜愚。

晚镜伤秋鬓,晴寒切病驱。

烟霞万里阔,宇宙一身孤。

倚马才宁有,登龙意岂无。

唯于方寸内,暗贮报恩珠。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