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元伯寄爇香陶炉有心清闻妙之语

鄱江细壤如凝脂,陶成小炉圆净姿。

色含三秋玉沆瀣,韵压六尺金狻猊。

明窗澹澹浮薰起,故人警余良有以。

心清闻妙游无方,万石只在吾家傍。

形式: 古风

翻译

鄱江的泥土细腻如凝固的油脂,制成的小炉形状圆润洁净。
色泽蕴含着秋天的清凉,韵味胜过六尺高的金色狻猊雕像。
明亮的窗户中淡雅的熏香飘起,老朋友以此提醒我有深意。
心境清明时能感受到美妙的境界无边无际,万石之重仿佛就在我家附近。

注释

鄱江:指鄱阳湖。
细壤:细腻的土壤。
凝脂:像凝固的油脂。
陶成:用陶土制成。
小炉:小型的炉子。
圆净姿:圆形且洁净的形态。
色含:色泽中蕴含。
三秋:秋季。
玉沆瀣:比喻秋天的清凉气息。
韵压:韵味胜过。
金狻猊: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贵重。
明窗:明亮的窗户。
澹澹:淡雅的样子。
浮薰起:熏香升起。
故人:老朋友。
警余:提醒我。
良有以:有深意的道理。
心清:心境清澈。
闻妙游:感受美妙的境界。
无方:无边无际。
万石:形容数量多或重量大。
吾家傍:在我家附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鄱江细壤和陶成小炉的描述,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色含三秋玉沆瀣,韵压六尺金狻猊"两句,不仅形容了陶炉的美丽,更通过玉沆瀣和金狻猊这两个富有文化象征性的比喻,传达出诗人对艺术与品味的高标准。

"明窗澹澹浮薰起,故人警余良有以"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情趣。这里的“故人”指的是曾经在一起分享这种美好时光的人,而“良有以”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

最后,"心清闻妙游无方,万石只在吾家傍"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化与艺术享受的追求。"心清闻妙"意味着在心灵清净时才能真正领略艺术之美,而"游无方"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态度。"万石只在吾家傍"则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满足与喜爱,"万石"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附近有许多石头,或许是形容环境之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物品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在平淡生活中追求心灵净化与艺术享受的态度。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吕居仁惠建昌纸被

寒声晚移林,残腊无几日。

高人拥楮眠,脔卷意自适。

素风含混沌,春煦回呼吸。

馀温偶见分,来自芝兰室。

乍舒魄流辉,忽捲潮无迹。

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

尝闻旴江藤,苍崖走虬屈。

斩之霜露秋,沤以沧浪色。

粉身从澼絖,蜕骨齐丽密。

乃知莹然姿,故自渐陶出。

治物犹贵精,治心岂宜逸。

平生感交游,耳剽非无得。

精神随事分,内省殊未力。

寸阴捐已多,老矣将何及。

自从得此衾,梦觉常惕惕。

清如夷齐邻,粹若渊骞觌。

独警发铿鍧,邪思戢毫忽。

勿谓绝知闻,虚闱百灵集。

鼎釜或存戒,韦弦亦规失。

则知君子所,惠以励蒙塞。

形式: 古风

巡寨偶书

穷寇转趋海,吾邦备宜先。

连年戍役频,徵兵及渔佃。

扶戈或稚齿,婴胄仍华颠。

未知戎伍肃,朱旗乱长阡。

林端晚燧发,石际飞梯悬。

崎岖樵牧地,万灶生浮烟。

我行视营栅,儿戏端可怜。

倚兹形势险,寇至常迁延。

群凶昔吾军,赤指抨鸣弦。

防胡屡瓦解,合寇俄星连。

犹多燕赵儿,意气非当年。

骈车载珍宝,结骑驰婵娟。

时危天稔乱,事岂汝能专。

怒风飞惊涛,河梁失归船。

四顾天地黑,揽衣思茫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早行

村鸡已报晨,晓月渐无色。

行人马上去,残灯照空驿。

形式: 古风

早饮

柴椽百枝荫方塘,高梧老柳著两行。

轻烟曳组适寒碧,芙蕖酿出秋风香。

宿酲萦胸殊未快,冲之欲引天潢派。

戏投小饵向深渊,锦鳞忽见空中挂。

篘清鲙雪更作豪,坐客狼狈已半逃。

呜呜丛歌犹未彻,兀睡听作蜩蝉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