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校书郎方公夫人二首(其二)

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七十七年的春天,我身着斑衣在堂上迎接新气象。
鱼轩(书房)应有宁静的夜晚,但病榻上却不再有清晨的期待。
徒然感受到亲朋好友的悲伤泪水,难以跟随送葬的尘土前行。
遥望白云飘荡,仿佛看见老人的灵魂飞升,姑且让哀歌陪伴薤笛声。

注释

斑衣:指老年人穿的色彩斑斓的衣服,表示年迈。
鱼轩:古代书房的别称,此处指书斋。
恙枕:病榻,形容病重卧床。
执绋:送葬时牵引灵柩的绳索,代指丧事活动。
望云飞老:想象中的亡者灵魂升天,如白云般飘逝。
薤歌:古代挽歌的一种,哀伤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为悼念校书郎方公夫人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开篇点出夫人已度过漫长岁月,春天来临却未能再睹其身影,暗示了岁月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鱼轩象征着夫人的高贵身份,此处暗示她的生活本应安享晚年,但疾病却剥夺了她清晨的到来,令人痛心。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诗人感慨亲友间的悲痛泪水,自己却无法亲自送别,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惋惜和自己的无力感。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最后一句尤为动人,诗人想象夫人化为白云飘向远方,而自己只能以凄凉的薤歌声陪伴,表达了对亡者的思念和对生者慰藉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去夫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挽校书郎方公夫人二首(其一)

有美女中玉,来嫔天下魁。

心无惭藻涧,眼及到兰台。

欲伴春行乐,俄缠昼哭哀。

谁知馀地在,五桂总翘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挽袁镇

名笔记新茔,何须更乞铭。

空山有琴瑟,有子足门庭。

死异十年远,归同一穴宁。

乡人指馀庆,书气发林坰。

形式: 古风

挽族父承务郎衡之三首(其二)

庭桂出心根,天风香满门。

初封缘子贵,上寿称君恩。

正尔需三釜,胡然梦九原。

有馀无尽泽,留下长兰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族父承务郎衡之三首(其三)

当年延桂塾,承乏愧无能。

以子视宗族,如家安友朋。

春风文字酒,夜雨诵弦镫。

古首凄谁续,心安泪欲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