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孔庭之后在曲阜的一次活动,可能是在祭祀孔子后与友人漫步的情景。"释菜"是古代尊师重道的一种仪式,这里指祭孔后的活动。"携客步莓苔"写出了诗人与朋友踏着青苔前行,环境显得古朴而宁静。
"牺象汤孙彻"可能指的是用牛羊等牺牲祭祀,"汤孙"代指孔子的后代,暗示了对儒家传统的敬仰。"金丝鲁殿开"则描绘了孔庙的辉煌景象,"鲁殿"即指曲阜的孔庙,"金丝"可能形容其装饰华丽。
"牲碑工拓就"描述了制作拓片的过程,可能是为了保存祭祀的记录或文献。"蓍草马驮回"则想象着用马匹驮载着拓片归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两句"愧少《春秋》癖,言旋罢讲台"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他遗憾自己对《春秋》这部儒家经典不够痴迷,随即结束了讲学,流露出对学术的敬畏和对自己未能深入研究的自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孔庭活动为背景,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庄重与学者的谦逊,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