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北岩寺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

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

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

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

伊余东还际,每起烟霞慕。

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

西轩白云阁,师辞洞庭寓。

越城今送归,心到焚香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岩的泉水石清澈,原本是高僧居住的地方。
新松已经生长了五十年,藤萝缠绕成为古树。
昔日的才子题过诗,清风如同双林的比喻。
智慧超群的人有时也会迷失,被世俗名声所误导。
莲花般的门扉压在月涧边,空有黄金般的美景。
江水翻腾,岛屿沉没,树木凋零,楼台显露。
每当我在东归之际,总是向往那烟霞缭绕之地。
我很快被节俭的官府招去,未能深入穷乡僻壤游历。
西窗的白云阁,师父告别了洞庭湖的居所。
如今越城送我归去,心却已抵达那焚香静思之处。

注释

北岩:山崖。
泉石:泉水和石头。
高僧:修行的高僧。
新松:年轻的松树。
五十年:很长时间。
古树:历史悠久的大树。
佳士:才德出众的人。
清风:象征高洁。
二林:两棵林木。
上智:极高智慧。
扣关:把握关键。
浮名:虚名。
莲扃:莲花形的门。
月涧:月光下的溪涧。
黄金布:如金的美景。
江翻:江水翻腾。
岛屿沈:岛屿沉入水中。
木落:树叶落下。
烟霞慕:向往烟雾云霞的隐逸生活。
俭府:节俭的官府。
穷野步:穷乡僻壤的游历。
西轩:西窗。
白云阁:高雅的阁楼。
洞庭寓:洞庭湖的居所。
越城:越地的城市。
焚香处:供奉香火的地方,指内心宁静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返回北岩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的敬意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幽静谧的氛围。北岩之所以清幽,是因为有高僧居住,这里传递出一种宗教的圣洁感。

“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永恒,同时也隐喻了僧侣修行的长久与坚持。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这里提到的是往昔才子留下的诗篇,以及清风在两棵树间穿梭的情景,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世人的评价,而是容易被浮华的名利所迷惑。

接下来的几句“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之心。

最后几句“我余东还际,每起烟霞慕。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西轩白云阁,师辞洞庭寓。”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僧侣东归北岩寺的不舍,以及对僧侣清贫生活的羡慕之情。

“越城今送归,心到焚香处。”结尾处,诗人送别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心中所想的是那股焚香升腾的情景,这是对僧侣修行境界的一种美好寄托。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贾客

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

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

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寄友人

君爱桃李花,桃李花易飘。

妾怜松柏色,松柏色难凋。

当年识君初,指期非一朝。

今辰见君意,日暮何萧条。

入门有势利,孰能无嚣嚣。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寄徐正字夤

八月月如冰,登楼见姑射。

美人隔千里,相思无羽驾。

红兰裛露衰,谁以流光讶。

何当诗一句,同吟祝玄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

天嫌太端正,神乃减风仪。

饮冰俾消渴,断谷皆清羸。

越僧誇艾炷,秦女隔花枝。

自能论苦器,不假求良医。

惊杀漳滨鬼,错与刘生随。

昨日已如虎,今朝谒荀池。

扬鞭入王门,四面人熙熙。

青桂任霜霰,尺璧无瑕疵。

回尘却惆怅,归阙难迟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