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纶著作见期行日延宿所居既至而裴已行因书寄此

都城人事日烹煎,跳出都门意已仙。

摩诘旧闻空一室,祖生何事忽先鞭。

尘埃马上同看月,絺绤风中共听蝉。

我复西还君北去,箕山颍水自萧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京都的世事每天都像煮沸的水一样翻腾,一旦走出都门,心情就像已经成仙一般。
王维的旧居空荡荡的,只剩一间屋子,祖逖为何突然要先发制人呢?
在马背上一同欣赏月色,穿着粗布衣服在风中聆听蝉鸣。
我将向西返回,你则往北离去,各自回到箕山和颖水,心中一片寂寥。

注释

都城:指京都,这里指长安。
烹煎:比喻世事纷扰如同煮沸的水。
跳出都门:离开京都。
意已仙:心情超脱如仙。
摩诘:王维的字。
空一室:形容旧居无人居住。
祖生:指晋代的祖逖,有志于国家复兴。
忽先鞭:突然表现出积极行动。
尘埃马上:在马背上,尘土飞扬。
絺绤:粗布衣服,夏衣。
共听蝉:一起聆听蝉鸣。
西还:向西返回。
君北去:你往北去。
箕山: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萧然:寂静、孤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开篇"都城人事日烹煎,跳出都门意已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于都市喧嚣与尘世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界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摩诘旧闻空一室,祖生何事忽先鞭",则透露出一种对历史人物或古代诗人生活状态的怀念,或是对于某种突发事件的不解和疑问。这里的"摩诘"通常指的是唐代诗人摩诘(即孟浩然),他的清贫自适、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在后世有很高的评价。

"尘埃马上同看月,絺绲风中共听蝉"两句,则是诗人与友人的闲适情景。他们在尘封的马背上共同仰望明月,与微风中聆听蝉鸣,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美好时光。

结尾的"我复西还君北去,箕山颍水自萧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感。诗人自己向西返回,而朋友则向北方离去。这不仅是空间上的分离,更是心灵上的一种隔绝。最后提到的"箕山颍水",则是一处风景名胜,用以描绘一种孤寂而又自在的自然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人间与超脱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精神家园的深刻追求。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鹘岭

度险仍逢雪,艰危顷步中。

鹘飞犹自苦,人足故难通。

九折羊肠外,三休箭筈东。

西南望天柱,聊复慰途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三水县舍左几著作

还乡去日正迟迟,枉道相过慰所思。

历国聘君良自苦,敝衣怀组欲谁欺。

白杨叶上三更雨,黄菊风前一酒卮。

莫道相逢是容易,与君头鬓各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木居士

波穿火透本无奇,初见潮州刺史诗。

当日老翁终不免,后来居士欲奚为。

山中雷雨谁宜主,水底蛟龙睡不知。

若使天年俱自遂,如今已复长孙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王侍禁壁

怪底临江有竹篱,便将江水当为池。

心随鸥鸟沈浮去,眼看风波起灭时。

我有碇斋新作记,人传画舫旧题诗。

君恩几许生归北,与我閒人把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