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

病身初谒青宫日,衰貌新垂白发年。

寂莫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

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

一种共君官职冷,不如犹得日高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带着病体初次拜见朝廷的日子,衰老的容颜上新添了白发。
寂寞的官署并不是显赫的位置,风雪交加的天气显得格外寒冷。
住在偏远的坊巷每天早起常常赶不上鼓点,骑着瘦弱的马行动缓慢辛苦地挥动马鞭。
同样是与你一样官职冷清,但至少我还能享受日上三竿的安眠。

注释

病身:身体抱病。
谒:拜见。
青宫:指朝廷。
衰貌:衰老的容貌。
垂:出现, 增添。
白发年:白发之年,指年老。
寂莫:冷清, 寂寞。
曹司:泛指官署或职位。
热地:重要或显赫的地位。
萧条:冷落, 荒凉。
风雪:大风和大雪,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远坊:偏远的坊巷。
侵鼓:接近鼓声的时间,指天亮前的时间。
瘦马:瘦弱的马。
行迟:行走缓慢。
苦费鞭:辛苦地催马前行。
一种:同样。
共君:与你。
官职冷:官职冷清,指官位不重要或不受重视。
犹得:还能。
日高眠:太阳高挂时仍在睡觉,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寒冷的冬日里,身体不适,前往皇宫上班的情景。开篇两句“病身初谒青宫日,衰貌新垂白发年”表现了诗人因病体虚弱,头发早白的不幸遭遇,以及不得不在这样的状态下到达皇宫办公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寂莫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则描绘了一个荒凉、冷清的官衙环境,没有温暖的气息,只有刺骨的寒风和飘落的雪花。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工作环境的艰苦。

“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两句则是对上班路上的艰辛进行描写。清晨的钟声不断催促着诗人起身,而他所乘坐的瘦弱马匹因寒冷和疲惫而步履维艰,需要频繁地使用鞭子驱使。

最后两句“一种共君官职冷,不如犹得日高眠”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目前处境的无奈感受。尽管他与李二十助教同在一个冷清的官场,但他宁愿选择一天中更晚些起床享受片刻安宁,而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寒冷和劳累。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早朝、身体抱恙、工作艰辛等方面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当时社会中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悲凉处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初著刺史绯荅友人见赠

故人安慰善为辞,五十专城道未迟。

徒使花袍红似火,其如蓬鬓白成丝。

且贪薄俸君应惜,不称衰容我自知。

银印可怜将底用,只堪归舍嚇妻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初著绯戏赠元九

晚遇缘才拙,先衰被病牵。

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绯年。

身外名徒尔,人间事偶然。

我朱君紫绶,犹未得差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别春炉

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

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

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

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