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水仙册子十二首.点绛唇(其八)风

风势纷披,瑶琴谁鼓成连操。笔情飘渺。

似泛神仙棹。环佩珊珊,别有凌虚貌。春寒峭。

清冰浅照。一幅飞琼稿。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题水仙册子十二首·点绛唇(其八)风》由清代诗人谈印梅所作,以水仙为主题,描绘了水仙在风中的姿态与意境。

“风势纷披,瑶琴谁鼓成连操。” 开篇以“风势纷披”描绘出水仙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瑶琴被风吹动,奏出连绵不绝的乐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与音乐相联系,营造了一种和谐而悠扬的氛围。

“笔情飘渺。似泛神仙棹。” 接着,诗人通过“笔情飘渺”表达了对水仙形象的描绘,仿佛是用飘渺的笔触在画布上勾勒出水仙轻盈如神仙驾舟的形象。这种描述既展现了水仙的轻盈与高洁,也体现了画家或诗人的艺术才华。

“环佩珊珊,别有凌虚貌。” “环佩珊珊”形容水仙身上的装饰物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悦耳的声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同时,“凌虚貌”则进一步强调了水仙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她置身于云端,远离尘世的喧嚣。

“春寒峭。清冰浅照。一幅飞琼稿。” 最后,诗人通过“春寒峭”描绘了春天的寒冷,但水仙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现出清冷而明亮的美,如同冰面上反射的阳光,照亮了整个画面。这里的“飞琼稿”可能是指水仙的画稿或是诗人对水仙美的赞美,寓意着水仙之美如同飞舞的琼花,令人赞叹不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在风中姿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巧妙渲染,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清新又高雅的艺术境界,展现了水仙独特的魅力和诗人深邃的情感。

收录诗词(115)

谈印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水仙册子十二首.点绛唇(其九)雨

烟锁浓香,叶低花亸经微雨。湘妃无语。

洒泪临沙渚。门掩春寒,翻却梨花句。清如许。

玉盘擎处。雅胜铜仙露。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题水仙册子十二首.唐多令(其十)霜

霜意满生绡。幽香点素毫。傲维摹、雪里芭蕉。

欲与冰花传雅操,纵冷淡、自丰标。叶上薄难消。

琼霏碧玉绦。好陪它、冻折梅梢。

洛浦人游明月下,披鹤氅、更飘摇。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题水仙册子十二首.水龙吟(其十一)残

几番薄染浓句,幽姿写到阑珊矣。

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

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

怯凌波微步,亭亭玉瘦,有还似、人扶醉。

真色生香如此,肯和它、随风桃李。

仙人标格,怕黏尘土,但依泉水。

扇冷秋纨,毫空梦彩,渐消芳意。

恰冰魂一缕,招来纸上,别馀风味。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题水仙册子十二首.迈陂塘(其十二)丛

甚纷纷、繁花乱叶,重开生面如许。

巢湖貌出群仙会,水佩风裳无数。相映处。

看两两三三,似共盈盈语。冯夷起舞。

想桂楫云旌,水天空阔,飘渺翠澜句。迎伸曲。

待唤词人重赋。江乡几回凝伫。

柳堤花巷春波远,休问古祠高树。问艺圃。

但竹菊梅兰,自昔联芳侣。伊谁毫素。

把石势沙痕,风形雨态,别写岁寒谱。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