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酬高辇推官

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

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

竹腻题幽碧,蕉乾裂脆声。

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道路自然地延伸于悠闲的机关之中,诗歌源自宁静的心境而生。
未曾察觉春日艳丽已逝,只感受到高雅之风的清新。
嫩绿的竹子上腻着幽深的碧色,干枯的芭蕉裂开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何时能成为那九天之上的仙客,重重叠叠的记忆中不留名姓。

注释

道:道路,这里指人生的道路或自然的路径。
自闲:自然而然地悠闲。
机长:这里可能指自然运作的机制,非现代意义上的飞机机长。
诗:诗歌,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
静境:宁静的心境或环境。
不知:没有察觉到。
春艳:春天的艳丽景色。
尽:结束,逝去。
但觉:只感觉到。
雅风:高雅、清新的风气。
竹腻:竹子表面光滑细腻的样子。
题:附着,点缀。
幽碧:深邃的绿色。
蕉乾:干枯的芭蕉叶。
裂脆声:裂开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何当:何时能够。
九霄客:九天之上的仙人或高远境界中的行者。
重叠:层层累积,此处或指深刻的体验和记忆。
记无名:不留下姓名,超脱世俗名利的追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表明诗人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艺术的自发性,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审美追求,即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来获得创作的灵感。

"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下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的一种描写。诗人并没有刻意去感知春天是否已经过去,只是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清新的风。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淡然,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竹腻题幽碧,蕉乾裂脆声"通过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竹子和香蕉叶的形态与声音,都是自然界中平凡却又独特的声音,它们构成了诗人静谧生活中的背景音乐。

最后两句"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某种境遇或者某次旅行的期待。这里的“九霄”通常指的是高远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精神上的高度或者一个理想中的所在。而“重叠记无名”则是在强调这种经历虽然不为世人所知,但对于诗人来说却有着深刻的意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澧阳吴使君

南客西来话使君,涔阳风雨变行春。

四邻耕钓趋仁政,千里烟花压路尘。

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复逋民。

红兰浦暖携才子,烂醉连题赋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赠集滩二公

闻有难名境,因君住更名。

轩窗中夜色,风月绕滩声。

客好过无厌,禽幽画不成。

终期一寻去,聊且寄吟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镜湖方干处士

贺监旧山川,空来近百年。

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

岛露深秋石,湖澄半夜天。

云门几回去,题遍好林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崔秀才宿话

事转闻多事,心休话苦心。

相留明月寺,共忆白云岑。

藓壁残虫韵,霜轩倒竹阴。

开门又言别,谁竟慰尘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