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
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
竹腻题幽碧,蕉乾裂脆声。
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表明诗人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艺术的自发性,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审美追求,即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来获得创作的灵感。
"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下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的一种描写。诗人并没有刻意去感知春天是否已经过去,只是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清新的风。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淡然,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竹腻题幽碧,蕉乾裂脆声"通过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竹子和香蕉叶的形态与声音,都是自然界中平凡却又独特的声音,它们构成了诗人静谧生活中的背景音乐。
最后两句"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某种境遇或者某次旅行的期待。这里的“九霄”通常指的是高远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精神上的高度或者一个理想中的所在。而“重叠记无名”则是在强调这种经历虽然不为世人所知,但对于诗人来说却有着深刻的意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南客西来话使君,涔阳风雨变行春。
四邻耕钓趋仁政,千里烟花压路尘。
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复逋民。
红兰浦暖携才子,烂醉连题赋白蘋。
闻有难名境,因君住更名。
轩窗中夜色,风月绕滩声。
客好过无厌,禽幽画不成。
终期一寻去,聊且寄吟情。
贺监旧山川,空来近百年。
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
岛露深秋石,湖澄半夜天。
云门几回去,题遍好林泉。
事转闻多事,心休话苦心。
相留明月寺,共忆白云岑。
藓壁残虫韵,霜轩倒竹阴。
开门又言别,谁竟慰尘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