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暮见霜》由明代诗人李时勉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初见霜降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情感体验。
首句“秋暮今朝始见霜”,点明了时间背景——深秋末尾,初次见到霜降。霜的出现标志着季节的转换,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这一句简洁明了地勾勒出画面的季节特征。
“客怀婴此转凄凉”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初霜时内心的感受。这里的“客怀”既指诗人的游子之思,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初霜的到来,让诗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与哀愁,这种情绪在深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强烈。
接下来,“布衣单袷增寒气,茅屋阴凝背日光”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孤寂。穿着单薄衣物的诗人,在阴冷的茅屋里感受到更加刺骨的寒意,背对着日光的屋内显得更加阴暗。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寒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草砌蛩声方寂寂,松林树色更苍苍”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与景观。蟋蟀的叫声在寂静的草地上回响,松林中的树木呈现出深沉的苍绿色调。这些自然元素的描写,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永恒,与人类的短暂存在形成对比。
最后,“也知时序功成际,不为邹生独感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循环的理解与接纳。他知道,霜降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是万物生长周期的必然结果,并非只为某个人或某个特定情境而存在。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超越个人情感,以更广阔视野看待世界的态度。
综上所述,《秋暮见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生命、时间、自然规律深刻理解与感悟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