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介轩(其二)

懒慢唯应漉酒巾,鹑衣无计合时人。

一瓢陋巷谁能问,四壁秋风独忘贫。

北阙青云随梦远,西山明月忆归频。

卜邻幸与沧洲近,又欲移家住海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诗《次韵答王介轩(其二)》以个人的闲适生活和内心情感为线索,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首句“懒慢唯应漉酒巾”描绘了诗人慵懒的生活态度,仅以漉酒巾为乐,流露出对世俗忙碌的疏离。接着,“鹑衣无计合时人”借衣着简朴暗示自己不合时宜于当世,表现出不慕荣华的清高。

“一瓢陋巷谁能问,四壁秋风独忘贫”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陋和内心的宁静,即使在清贫中也能忘却贫困,体现出淡泊名利的境界。后两句“北阙青云随梦远,西山明月忆归频”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遥远和对故乡的思念,梦想虽遥不可及,但对家乡的怀念却频繁涌上心头。

最后两句“卜邻幸与沧洲近,又欲移家住海滨”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接近海景的理想生活,希望能在宁静的海边过上更加远离尘嚣的日子。整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志趣。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送郁判官秩满之天官

东胶冠盖旧称贤,佐郡曾分刺史权。

官署到来应似水,礼闱今去独朝天。

家临故苑长洲树,钟度寒山半夜船。

遥想五云霄汉上,从容又赋帝京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书王明府家庆

几年戎马怅分飞,此日君恩赐独归。

张掖寒云行处满,鲁城霜雁别来稀。

西江买棹寻花县,南国趋庭换绿衣。

官满他年应昼绣,吴门乡树碧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邑造士陈汝登之军中

汉家烽火在边庭,才子西行独请缨。

自是寸心怀补报,也将孤剑学从征。

天门久欲陈三策,沙漠今看论五兵。

莫对泮林愁此别,他年还著锦衣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典幕席上同高漫士奉和王尹元旦密州忆子诗

张掖何人独冠军,远随征骑入边尘。

天涯柏酒愁中断,寒尽椒花客里春。

鲁国山河应独望,甘州风物更谁亲。

斑衣此日棠阴下,骨肉何须叹越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