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贯时轩诗

古人憩息地,不种凡草木。

数竿何必多,可以慰幽独。

忘忧玩芳草,怡颜眄庭柯。

岂无艳阳节,摇落将如何。

彼美轩中人,澹然对浮云。

此君有佳处,心期暗相亲。

萧萧四时色,目击道逾妙。

君看竹得风,天然向人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隐居生活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首句“古人憩息地,不种凡草木”开篇即点明了诗的主题——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净土。接着,“数竿何必多,可以慰幽独”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无需繁复的装饰,几竿竹子足以慰藉内心的孤独。

“忘忧玩芳草,怡颜眄庭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欣赏花草树木来排遣忧愁,脸上洋溢着愉悦之情。然而,“岂无艳阳节,摇落将如何”又在赞美之余,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繁华终将凋零的感慨。

接下来,“彼美轩中人,澹然对浮云”转向对理想人物的赞颂,以“轩中人”象征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智者,他们面对浮云(象征变幻莫测的世界)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此君有佳处,心期暗相亲”中的“此君”指竹子,诗人借竹子表达自己对高尚品质的向往,认为竹子的坚韧与高洁正是他内心所追求的。“萧萧四时色,目击道逾妙”则强调四季更迭中竹子不变的风采,以及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而领悟到的深刻哲理。

最后,“君看竹得风,天然向人笑”以竹子在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人格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00)

洪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因读梅圣俞六鹤诗或令余别赋之.警露

皎皎蟾桂明,耿耿星斗烂。

清梦时时惊,零露滴霄汉。

伟哉仙人骑,从来知夜半。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因读梅圣俞六鹤诗或令余别赋之.顾步

举趾一何高,脩颈宛回顾。

只影踉蹡行,眷然慕俦侣。

岂忘赤霄上,盘桓此池籞。

形式: 古风

因读梅圣俞六鹤诗或令余别赋之.理毛

飘飘青田质,敛翼在亭皋。

回此碧玉喙,刷我白雪毛。

顾影矜羽仪,孔翠非其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因读梅圣俞六鹤诗或令余别赋之.唳天

清唳九皋内,抗音薄层云。

戛然时一鸣,流响惊人群。

嗟哉陆内史,华亭无复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