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柳庄为沈太守作

彭泽五株柳,清风千载馀。

顾余心乃心,修名难与俱。

所以树六柳,于焉结吾庐。

门前有流水,树下堪钓鱼。

我柳已成阴,岂不怀放归。

人生一趋舍,世事纷万殊。

善学柳下惠,风雨慎攸居。

继迹子陶子,亦曰姑徐徐。

谁其知此心,南山默如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应芳在六柳庄的生活场景,通过“彭泽五株柳”引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以“清风千载馀”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人物陶渊明的敬仰。

“顾余心乃心,修名难与俱”,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追求与世俗名声的矛盾,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接着,“所以树六柳,于焉结吾庐”,说明了建立六柳庄的原因,是希望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门前有流水,树下堪钓鱼”,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而“我柳已成阴,岂不怀放归”,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似乎在暗示自己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人生一趋舍,世事纷万殊”,诗人对人生的理解深沉而复杂,认识到人生的选择与世事的多变。接下来,“善学柳下惠,风雨慎攸居”,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柳下惠一样,在风雨中保持谨慎和稳重的态度,过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

最后,“继迹子陶子,亦曰姑徐徐”,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示自己将效仿他的生活方式,以一种缓慢而从容的方式生活。而“谁其知此心,南山默如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坚守,即使外界不了解,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和郜彦清州判莫春寓僧舍

箧藏湘帙心云香,手阅金经掩竹房。

门外不知春早晚,绿阴池满日初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刘旭斋过娄江客舍作诗赠之

方欲题诗寄草堂,远劳移棹过沧浪。

十年同饮三江水,一笑相逢两鬓霜。

田野无人鸦种麦,漕渠通海蟹输芒。

凭君莫话悲秋事,且复持杯送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简吴江朱志道诸昆仲

去年长至听埙篪,转眼今年又此时。

棣萼喜存兵后树,梅花早绽雪前枝。

西山近日无烽火,东阁何人共酒卮。

儿辈此归今问讯,吴音变楚莫相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盛彦英隐居太湖之阴号具区耕叟命仆作诗以歌咏其乐云

脱屣东华尘,躬耕太湖滨。

桑麻接邻里,鱼鸟情相亲。

閒时读书牛背上,安知六国方攻秦。

东风二月桃花雨,布谷飞来向人语。

一犁初破陇头春,黄犊出阑健如虎。

羲农世远莫可追,南山石烂无足悲。

悲歌笑宁戚,夜半犹未已。

人间閒是非,何用污牛耳。

我田已耕春昼閒,樵童随我看青山。

日暮归来一壶酒,我歌呜呜童拍手。

童拍手,儿饭牛,一天星月烂不收。

重捻戏笛作三弄,七十二峰俱点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