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五首(其三十二)

煅玉已经三日火,探珠曾下九重渊。

毁珠擿玉无人识,十字街头飏碌砖。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翻译

炼玉已历时三天烈火
探寻珍珠曾潜入深海深渊

注释

煅玉:炼制玉石。
三日火:连续三天的高温。
探珠:寻找珍珠。
九重渊:极深的海底。
毁珠:毁坏珍珠。
擿玉:挑选或鉴别玉石。
无人识:没有人能识别。
十字街头:繁华的街市。
飏碌砖:散落如砖头般的杂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普济所作的《偈颂六十五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它以炼玉和探珠为隐喻,寓言深刻。首句“煅玉已经三日火”象征着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考验,而“探珠曾下九重渊”则表示寻找真理或珍贵之物的艰难历程,深入到常人难以触及的深处。

接下来,“毁珠擿玉无人识”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与不被理解,如同明珠被毁,真正的价值却被忽视。“十字街头飏碌砖”则描绘了境遇的落魄,好比原本的珍宝被误认为普通的砖瓦,在尘世中飘摇无依。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炼玉探珠的过程,揭示了人生中的困境与价值被误解的无奈,以及追求真理可能遭遇的冷遇,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56)

释普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六十五首(其三十一)

锦城歌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是几回闻。

形式: 偈颂 押[文]韵

颂古三十一首(其八)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三)

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

要识其中事,长汀江水东。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颂六十五首(其十二)

大火已西流,千山爽气浮。

秋河鸣一雁,砧杵捣离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