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声声慢·题风木图》由清代诗人席佩兰所作,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日景象,充满了哀愁与思念之情。
首先,“萧萧瑟瑟。惨惨悽悽,呜呜哽哽咽咽。”开篇以强烈的悲凉气氛渲染,萧瑟的秋风吹拂,带来的是深深的哀伤与凄凉。接着,“一片秋阴,摇弄晚天如墨。”描绘出一片浓重的秋云遮蔽了天空,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染上了深沉的墨色,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
“三丝两丝细雨,更助它、白杨风急。”细雨绵绵,与疾风相随,使得白杨树在风雨中摇曳,更加凸显出环境的凄冷与孤寂。雁群南飞,每一声鸣叫都像是断肠之音,传递着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有客天涯孤立。回首望、高堂更无人一。”诗人身处异乡,独自一人,回望故乡,却只能看到空无一人的高堂,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孤独感。紧接着,“寒食梨花,麦饭几曾亲社。”寒食节时,梨花盛开,麦饭祭祖,但诗人却无法亲自参与,流露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空含两行血泪,洒枯枝、点点滴滴。”诗人内心充满悲伤,泪水如同血般鲜红,滴落在枯枝上,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绝望。最后,“待反哺,学一个、乌鸟不得。”表达了诗人希望像乌鸦那样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愿望,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孤独与思念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亲情、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