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五首.清闲上人

梓潼眷属何年别,长寿坛场近日开。

应是蜀人皆度了,法轮移向洛中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在何时与梓潼的亲人们离别,长寿坛的仪式最近又开始举行。
想必是蜀地的人们都度过了难关,佛法之轮已经转向洛阳而来。

注释

梓潼:古地名,今四川梓潼,有道教圣地七曲山大庙。
眷属:亲属,家人。
何年别:何时分别。
长寿坛场:指道教的祭祀场所。
近日开:最近开启或举行。
蜀人:指四川地区的人们。
皆度了:都度过了困难,或理解为都领悟了道义。
法轮:佛教术语,象征佛法的传播。
洛中:洛阳,古都,这里代指中原地区。

鉴赏

这四句诗是白居易在其《赠僧五首》中的一部分,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梓潼眷属何年别,长寿坛场近日开。"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情景,其中“梓潼”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这里用来表达时间的久远和对过往的回忆。而“眷属”一词,则透露出一种不舍之情。"长寿坛场近日开"则显示出一种庆典即将举行的情景,预示着一种喜悦或庄重的氛围。

"应是蜀人皆度了,法轮移向洛中来。"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佛教传播的期待和信仰。“蜀人”指的是四川地区的人民,而“皆度了”意味着他们都通过佛法得到了解脱或救赎。而“法轮”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佛法的力量和普遍性。"移向洛中来"则预示着佛法的传播将从蜀地扩展到洛阳,这里的“洛中”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宗教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播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人们通过佛法得到心灵救赎的期待。白居易在这里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赠薛涛

蛾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北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盩厔县北楼望山

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

孤负平生眼,今朝始见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翻经台

一会灵山犹未散,重翻贝叶有来由。

是名精进才开眼,岩石无端亦点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