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经台

一会灵山犹未散,重翻贝叶有来由。

是名精进才开眼,岩石无端亦点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短暂相聚在灵山盛会还未结束,重新翻开经书又有了新的领悟。
这就是所谓的勤奋进取才能开启智慧之眼,连坚硬的岩石也不由得点头赞同。

注释

一会:短暂的时间,指聚会的一瞬间。
灵山:佛教中指佛陀讲法的地方,象征神圣的集会。
犹未散:还没有结束。
重翻贝叶:贝叶,古代用来书写佛经的材料,这里指重新阅读佛经。
有来由:有原因,有根据。
是名:这就是所说的。
精进:佛教术语,指不懈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
才开眼:比喻开启智慧,看清事物。
岩石:坚硬的石头,这里象征不动不移的事物。
无端:没有理由地,无缘无故地。
亦点头:也表示同意或理解,这里用拟人手法形容岩石仿佛在点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佛寺中翻阅经书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精进修行的情怀。首句“一会灵山犹未散”通过“灵山会”指代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鹤峰传法的典故,暗示诗人心中仍然回响着佛法的智慧与精神。紧接着,“重翻贝叶有来由”则表明诗人对于经文的不断研读和探索,有其深刻的原因和意义。

“是名精进才开眼”一句,通过“精进”二字,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修持的专注与勤奋,而“才开眼”则寓意于通过这种修行,内心的智慧逐渐觉醒,仿佛眼前大明。最后,“岩石无端亦点头”则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佛法理解之深刻,即便是无生命的岩石,也似乎能感受到佛法的伟大而表示赞同。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经文智慧的深入领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七年春题府厅

潦倒守三川,因循涉四年。

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

以此称公事,将何销俸钱。

虽非好官职,岁久亦妨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

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

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

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

君方对酒缀诗章,我正持斋坐道场。

处处追游虽不去,时时吟咏亦无妨。

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

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