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栖身丹壑总忘归,水阁频登趣不稀。
雨脚斜侵耕叟笠,苔花青匝定僧衣。
山馀积雪寒犹壮,岩堕流星晓更飞。
卜筑何当居此地,玉堂金马任相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归云寺阁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句“栖身丹壑总忘归”,以“丹壑”象征归云寺阁所在的幽静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之情。接着,“水阁频登趣不稀”则展现了诗人多次登临水阁的乐趣,趣味盎然。
“雨脚斜侵耕叟笠,苔花青匝定僧衣”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耕夫与僧侣的形象,以及雨后苔藓生长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山馀积雪寒犹壮,岩堕流星晓更飞”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景色的壮丽与动态之美,积雪虽寒,却显其壮美;晨曦中流星划过,更添几分神秘与活力。
最后,“卜筑何当居此地,玉堂金马任相违”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即使身处繁华如玉堂金马之地,也无法替代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不详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自惭非佛亦非仙,也宿丹崖绿树巅。
晓汲衣翻草头露,午炊灶起木皮烟。
日离沧海三竿远,天厌乌纱五尺连。
蝢觉眼前无俗物,片云飞过鸟争喧。
乌靴脱却换青鞋,踏遍名山惬素怀。
虎啸石头风万壑,鹤眠松顶月千厓。
云开面面峰如削,谷转行行树似排。
湖海故交零落尽,烟霞清趣几人偕。
百丈冈头佛寺开,晚凉按辔陟崔嵬。
落花乱逐溪流泻,归鸟低冲马箭回。
云外老僧锄笋蕨,树根童子扫莓苔。
景清爱借禅房宿,不为参玄听讲来。
关西短簿众称贤,太华峰前坐五年。
心为嫉邪曾奏事,家因好客不留钱。
霜寒茅屋鸡声蚤,月落江城雁影翩。
此去京华遇乡使,好将嘉政万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