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新津宝花寺时所见的宁静与和谐景象。首句“百丈冈头佛寺开”,以“百丈”形容山之高峻,点出佛寺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同时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超脱。接着,“晚凉按辔陟崔嵬”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乘着凉爽的晚风,缓缓登山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落花乱逐溪流泻,归鸟低冲马箭回”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落花随溪水漂流,归鸟低飞,与马行的箭矢形成对比,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
“云外老僧锄笋蕨,树根童子扫莓苔”则将视角转向寺庙内部,展现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老僧在云雾缭绕的高处劳作,童子在树根间清扫,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佛教修行的清苦,也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最后,“景清爱借禅房宿,不为参玄听讲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他选择在禅房过夜,并非为了追求深奥的哲理或教义,而是出于对这份宁静与和谐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