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朝议哀辞二首(其二)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如何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春天的快乐和温暖如阳光普照,秋天的孤独与高洁则显得清新。
年老时只懂得自我满足,贫穷时也不忧虑生存问题。
京城的显贵因开垦田地而受尊敬,延陵的墓碑因题写赞语而荣耀。
为何皇帝的老师之笔,能以纯孝记录下名臣的事迹?

注释

乐易:快乐和容易。
春阳:春天的阳光。
孤高:孤独而高尚。
秋气:秋天的气息。
清:清新。
老:老年。
惟:只。
自适:自我满足。
贫:贫穷。
问:担忧。
京兆:古代对京城长安的别称。
开阡:开垦田地。
贵:尊贵。
延陵:古代地名,指常州一带,这里代指有德行的人。
题墓:在墓碑上题字赞美。
如何:为何。
帝师:皇帝的老师。
纯孝:纯粹的孝道。
纪:记录。
名卿:有名的大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淡泊明志、自足自乐的人生态度。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 这两句描绘了春日温暖和秋天清爽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季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春日的阳光给人以生机,而秋天的凉爽则带来一种孤高自许的意境。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超脱态度,年迈之时,只求自得其乐,对物质生活已无所谓。这里体现了古人崇尚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哲学观。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这两句分别指代着官场仕途的繁华和后世名声的永恒。"京兆" 指的是朝廷要职,而 "开阡" 则是对高官厚禄的一种比喻;"延陵" 是古人葬身之地,"题墓" 则是在墓前留下名言以传后世。

“如何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这两句赞美某位帝师(可能是指孔子)的文学成就和品德。"帝师" 在古代通常指的是教育皇族的学者,如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教诲被视作帝王之师;"纯孝" 则用以赞颂其德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与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安之朝议哀辞二首(其一)

场屋推声价,朝绅仰典型。

朱衣老卿列,白首恋亲庭。

舟壑一朝失,泉台万古扃。

音容宛在目,争免净飘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庆文公八十会口号

元勋茂德古无伦,海内高闲第一人。

台席已酬调鼎志,磻溪还作钓鱼身。

师臣首冠三旌贵,岁历行开九十新。

愿过期颐跻上寿,飞觞四十有馀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戏书宋子才止足堂

举世恋荣禄,夜行无乃劳。

独君年未至,止足一何高。

矮制乌纱帽,宽裁白氎袍。

华榱坐终日,闲按紫檀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戏呈尧夫

近来朝野客,无坐不谈禅。

顾我何为者,逢人独懵然。

羡君诗既好,说佛众谁先。

只恐前身是,东都白乐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