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松竹(其一)

萧萧园中竹,不复数萱草。

苍苍池上松,岂更问蘋藻。

二物吾所爱,难为俗人道。

竹如吾之节,松似吾之老。

烟雨风月中,形声俱媚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园中的竹子沙沙作响,不再数那些萱草。
池边的老松苍翠挺拔,哪里还会去问那水中的萍藻。
这两种事物我深爱,却难以向世俗之人言说。
竹子如同我的节操,松树就像我的年岁。
在烟雨风月之中,它们的形态和声音都显得美好无比。

注释

萧萧:形容竹子摇曳的声音。
园中竹:园子里的竹子。
萱草:一种象征母爱的植物。
苍苍:形容松树苍翠茂盛。
蘋藻:水生植物,此处可能象征清雅。
俗人:指普通人,与诗人形成对比。
形声俱媚好:形容竹松在烟雨风月中呈现出美好的形态和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玩松竹(其一)》,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园中的竹与松,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首句“萧萧园中竹”形象地刻画出竹子在风中的轻盈摇曳,而“不复数萱草”则暗示竹的清高超脱,不同于世俗的花草。接着,“苍苍池上松”描绘松树的苍劲挺拔,与竹相应,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岂更问蘋藻”进一步强调松竹的独立,不需与低微的水草相比。

“二物吾所爱,难为俗人道”表达了诗人对竹松的喜爱和对其品质的认同,认为它们的美德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接下来,诗人将竹比喻为自己的气节,松比作自己的年岁,寓意自己坚守节操,岁月沉淀后的智慧和坚韧。最后,“烟雨风月中,形声俱媚好”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中竹松相映成趣的画面,增添了诗意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寓言自我,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南新慈照寺

平生不踏南新路,早岁尝诵东坡诗。

青牛聋僧今不见,慈照乃有那律师。

君不见世间万事皆儿嬉,不如聋盲百不知。

双明阁上夕阳时,一笑二子闲争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寒鸡

寒鸡强知晓,初鸣梦惊破。

我事不在早,援衾且复卧。

待旦枕戈寝,将朝盛服坐。

吾生无怨仇,吾责非辅佐。

况当苦寒月,北风正掀簸。

且复待午暄,徐起毕经课。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短歌行

铸黄金,服白玉,方法难成日月促。

十年著书五车读,功名未就鬓发秃。

海水可尽山可平,人心何日息营营。

安期羡门果何在,贾谊刘向终奚成。

前人不悟已如此,后人还复蹑其轨。

玉东西,金叵罗,君不肯醉当奈何。

形式: 乐府曲辞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六)

立夏少半月,谷雨是今朝。

梅子酸著齿,麦穗长半腰。

天运不暂停,又将转斗杓。

无复冬裘御,重取夏扇摇。

形式: 古风 押[萧]韵